我们爱写日记

最需要的陪伴最欠缺

2018-06-12  本文已影响14人  92792035ccba

父母老了,最欠缺的是子女的陪伴,尤其是生病的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文/自然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晴

父母年纪大了以后,独立生活都成问题,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生病,最需要的莫过于亲人的照顾和陪护。

生命的自然规律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有的器官都在悄悄地衰退,身体功能在逐步下降,这是谁都无法避免也阻挡不了的事。身体好也只不过是延缓几年出现而已。

老人就如同易碎的瓷器,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在不会出问题的环节出问题,医生都不愿意接待独自来看病的老人,也不敢在高龄老人身上冒险。

子女们因为种种原因,能够陪伴在老人身旁的不多,能够长期陪护的,更是少而又少。老人们固有的观念比较抵触,我们的社会资源也不均衡,导致社会养老不能普及,家庭养老又不能满足老人需求。

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好几个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在生病的时候依然缺乏照顾的人。有的是离家远没有办法长期请假,有的是工作特殊也不能长期离岗,有的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也面临着一堆头疼的事。和孩子住在一起,父母又存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种种不适。

真要长期陪护,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很为难的事。不是说不想尽孝,而是执行起来确实很难。

自己的小家不能不管,孩子不能丢在一边,工作不可以放弃,近一些的来回奔波,身心俱疲。远一些,无法兼顾,只能舍弃一头,先顾紧急的一头。

一边是需要陪伴的父母,越来越老的父母。一边是自己的生活,不能不顾的生活。人到中年,就像夹在风箱里头的老鼠,不知道该向那边跑。

还有姊妹搭把手的我们,要是赶上双方老人接连生病,都感觉难以应对。一接到老人的电话,心里就会莫名一紧。

想一想只有独生子女的我们,老了根本就不敢指望和依靠他们,这付担子压在他们身上过于沉重。可以指望的,唯有社会养老,可以奢望的,唯有身体健康一些。

一位朋友的妈妈病了,住院治疗还未结束。他爸爸在家又不小心摔了一跤,摔伤了腿,也住进了医院。朋友兄弟俩个分工,一人看护一个,其他的事情都顾不上了。

另一位朋友的爸爸瘫痪在床,姊妹三个和她妈妈一起,长期轮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定期去医院做一些治疗。朋友的所有假期都在家里度过,一有情况就需要请假,领导再有意见也没有办法。

尽管我的父母还算幸运,生活能够自理。但是这两年,每一次回家,都能发现父母又老了一些,似乎衰老的速度也在加快。

妈妈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牵动神经,导致右腿疼痛,行动越来越不便,出门已经离不开轮椅。这一年来听力也越来越差,需要喊出来她才能听到一点,还是估摸着应答。

想一想,世界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现在又听不到声音,能看见别人的嘴唇在动,却不知道在说什么,该多么着急。

因为爸爸住院,赶回老家先去了医院,晚上回到父母家,敲了好久的门,妈妈都听不到,没有开门。无奈之下,又去了趟医院,要了爸爸的钥匙再回来。

爸爸本来身体还不错,这一次是在外面走路时,突然感觉头晕,因为是第二次出现,有些担心就去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就让住院治疗。

本来依靠爸爸照顾妈妈,现在爸爸住院了,妈妈想着没人回来了,就反锁了门。

站在家门口进不了门,想起妈妈最为盼望的事就是孩子们回来。现在回来了,她却听不到拍门声,将我拒之门外。

以前,在回家之前,妈妈就做好了饭。在走之前,就给你收拾好要带的东西,翻来覆去地叮咛着你一些话,送你出门。

慢慢的,她没了精神给我们做饭,说话开始颠三倒四,没有了主题和逻辑。不知不觉间,父母操心我们转变为我们不再放心他们。

小区就有独居老人离世好几天才被发现的悲惨事情发生,如果有人能够陪伴在身边又怎么会这样?

有人批评说中国人总是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老人们的生活确实如此,不敢生病,不敢生大病。是因为病不起,经济上承受不起,人力上也承受不起。

但这种现状,老百姓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只能看个人造化了。

随着老龄社会的形成,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家庭难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