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学会说理,美好多一点

2018-09-01  本文已影响38人  方太婆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是2014年出版的,这本书早已是闻名于华夏大地,作者徐贲先生在美国大学教授论证说理等课程20余年,显然是深谙说理教育培养之道。

学会说理,美好多一点

  这些书和这些人显然是属于学术圈的,不是属于平民圈的,正如中国古代一箩筐的哲学家和哲学主张,诸如孔孟儒学啦,朱熹理学啦,王阳明心学啦,都只在精英圈中普及,基本未对普通的中国平民有啥启发或者影响。

  然而"明亮的对话"这几个字还是吸引了我,因为作为热衷实惠的老百姓群体中的一员,经常被长辈们教育"好话能当钱使",而反应能力明显不迅速的我,在很多次的对话中常常不能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得清晰明了,甚至在很多时候,忘记了自己的主张,反而"被说服"。

  举一个生活中发生的例子吧。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我,远离自己的家乡,但母亲病重时,我去向校长请假,本来是母亲已经危在旦夕,但经我一番表达之后,校长却反倒认为"你的母亲又有人照顾,你还不如在这里安心工作。"而交流失败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因为自己不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再举一个例子吧,很多独生子女在大学的时候,热衷于外面的世界,寒暑假也很少回去。很多中年的父母们想让孩子多陪伴,但又不知如何表达,顶多是一句:"你都不想家吗?"孩子听到这句话,心里也就一句话:不想家。于是这些迈入老年的中年父母们依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和爱意,孩子也就自然不知道,懂得的时候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举了这两个例子,只是想说"公共说理"或许和我们的距离没那么近,可能公共说理的机会并不多,然而我们每个人还是很需要一场"明亮的对话",需要清晰地说理,方能满足自己。

学会说理,美好多一点

  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时时刻刻也需要一场"明亮的对话"。

  而徐贲先生的这本书也可以满足个体实现"明亮的对话"的需求。当然这本书并不如小说一般那么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但也并不是味同嚼蜡。

  在个体生活中,我们怎样与他人来一场"明亮的对话",以成功满足自己的需求呢?

  首先是维护好自己的良好信誉与形象。

  这是因为要让别人相信自己,才有说服别人的可能性。书中引用了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话,"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对于个体来说,亦是如此。在私人和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和信誉。这也是"曾子杀猪"的原因了,曾子其实是在帮助妻子维护她在他们家娃心目中的形象,以后娃才会相信母亲说的话,进而相信他们夫妇两人说的话。

学会说理,美好多一点

  第二表达需求时要像概念和定义一样明确

  中国人一直主张含蓄婉转,这大概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很艰辛,但还是相当有闲的。尤其是大冬天,啥工作都没有,顶多也只是在内心里祈盼一下"瑞雪兆丰年"而已。因此,在对话中婉转含蓄,对话的双方回去之后还要思量个半天才能做决定。

  但现在毕竟已经是后工业时代了,寻常家庭都在忙着打工,哪有时间卧在炕上闲想半天?因此在表达需求时,不能拐弯抹角,要像下定义一样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需求,要像概念一样有条理地逐次罗列出理由。

第三要注意控制情绪和善于使用情绪

控制情绪是指什么呢?比如一个人很愤怒的时候,若是任由愤怒在情绪中表露,就会干扰"明亮的对话",因为自己不能冷静思考罗列理由,也有碍对方冷静倾听。

善于使用情绪是指什么呢?比如一个老师在面对一个不做作业的学生时,内心并没有很气愤,但要假装十分气愤的样子来,从而让这个不做作业的学生感到害怕甚至是受到威胁,下次应该就会按时完成作业了。 

然而在对话中,我们常常会让情绪牵着鼻子走,这样情绪就战胜了理性,也就让这场对话变得无效甚至是起到反作用了。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老师本来是要教育孩子养成上课听讲的好习惯的,但课堂上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声批评一个学生,而且越批评越有劲,想必这个学生就再也不愿认真听课了。父母本来是要规劝孩子不要沉迷于游戏之中的,但由于情绪过度亢奋,父母与孩子失去了理性对话的理智,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

当然,要想来一场"明亮的对话",还有很多个人因素,诸如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说理,胜算会更大;说理者个人要宽容,要懂得倾听对方的需求;说理时的语气要诚实诚恳等。当然,也还需要一些前提条件,需要有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需要有一双乐意倾听理由的耳朵。如果对方是古代专制独裁的皇帝,面对不同意见的大臣,一言不合就直接就拉出去砍头,显然是不能形成"明亮的对话"的。

学会说理,美好多一点

抄一些书中的话:"说理是一种思想能力,它要求我们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把握讨论的问题,采取一种真实而客观的态度。这就需要说理者随时当心在说话和文字表达过程中的逻辑。同时,说理者还必须了解和判断对方的态度和立场。如果一个社会中有许多人都能够经常地,有意识地这么做,他们就能够帮助提高整个社会的思维、判断、说理能力,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帮助维持一个理性、开放、多样化的公民社会和民主秩序。这种话语对于人们政治、社会的实际影响作用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毕竟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是给了我们一些自由说理的环境的。

学会说理,生活会多一点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