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作家之路《懂点经济学》系列我爱编程

拥抱不确定性之前,要做些什么?—懂点经济学(七)

2018-05-27  本文已影响62人  Eric刘佳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使人类社会日新月异。

积极地拥抱不确定性,是在未来的生存之道。

不过,有一些不确定是我们不喜欢,不愿看到它真实发生的。比如度假胜地发生地震海啸,生病治疗产生的高额费用造成经济负等等。

对于这样的不确定性,人类早就有了对策,这就是保险机制。

拥抱不确定性之前,要做些什么?—懂点经济学(七)

保险机制比保险公司的历史远为悠久,渗透更为广泛,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

家庭就是一种典型的保险机制。

父母之所以担负起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不仅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也是为了降低子女潜在的保险索赔。

因为子女一旦遭遇意外损失,全体家庭成员将共同分担。为了降低风险,家庭成员倾向于互相关心,互相监督。

和家庭一样,任何同时具有下述三项功能的社会机制,都是有形或无形的保险机制。

a. 准确评估风险的或然率;

b. 对投保者提出合理的行为约束;

c. 分摊个别投保者遭遇的损失;

拥抱不确定性之前,要做些什么?—懂点经济学(七)

保险机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尤以市场化的保险公司最能体现该机制的上述三项功能。各种疾病险,意外险,财产险,车险等可供我们选择。

似乎保险机制已经无所不在,不过经济学告诉我们:还有一个领域可以而且应该实行该机制,那就是灾难预报工作。

数千年来,地震、海啸、飓风等一直是无法避免的天灾。

为了提前预防、减少经济损失,政府成立了地震局等机构,对这些灾难进行预报。

可是,地震海啸往往是几十年一遇,官僚机构对这样的概率无能为力。

四十年一遇的地震,假如地震局的官员连续40年,每年都发出一次误报,直到今年才说中。那么,97.5%的误报率显然无法让官员们保住乌纱帽。

更显然的是,准确率高达2.5%的救命警告,震区居民没有理由不接受。

市场化的保险机制可以解决这种严重的“利益不对称”问题,保险公司的职能完全适用于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


个人观点:

正如人们对“火车票涨价”这样的经济学建议口诛笔伐一样,对于“由市场化的保险公司进行灾难预报”这样的建议,反对的声音相信会更大。

人们的理由是:灾难预报信息属于敏感信息,影响社会稳定。

精算是保险业的基本事实,不同的人群险种就有不同的赔率,背后都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统计数据支持。

竞争中的保险公司,不懈追求着对各种或然事件的准确把握。

一边是敏感信息,另一边是互相推诿,延报灾情。

或许小范围尝试后,让事实来说话是个不错的选择。

拥抱不确定性之前,要做些什么?—懂点经济学(七)

保险小知识:

1.保险按类型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

消费型保险是指投保人购买一定时期内的保险服务(即购买确定性)。到期后,保额不退回。

返还型保险兼具储蓄的功能。在连续缴纳若干期后,保险公司定期将一定金额返还给投保者。

消费型保险适合于善于投资理财的朋友。

返还型保险的收益率低,且占用的本金数额高。

2.在众多险种中,首先需考虑的是重疾险,其次是意外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