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辨

知识的诅咒

2017-03-10  本文已影响7人  097bbe3f4b48

一提到知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智慧。可不知从何时起,“诅咒”这种负面的评价却是实实在在地扣在了神圣的知识光环之下,让我们再一次相信事物的两面性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打乱了传统因袭的理念。

何为“知识的诅咒”?光从字面上理解,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很困惑,甚至还会产生怀疑的想法。而这个看似离经叛道的观念,却只是源于一个叫伊丽莎白的美国心理学研究生做的一项从表面上看起来极其简单的实验,即是“击节者和听音者”,故事说的是由一个击节者对照现有的歌曲乐谱敲打相应的旋律,让听音者来辨别歌曲的名称,戏剧性的结果在于:当击节者满怀信心的以为听音者至少可以猜对一半以上的歌曲名时,实际的结果却是百分之二的正确率!不可否认,预期与现实的极大反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背后所隐藏的深刻道理,而这一切皆是源于我们一开始提到的知识的诅咒。当击节者把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传达给听音者时,他并不能感觉到尚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人要理解起来有多么困难,而且他自己也无法记起当初还有没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前的状态,因而知识的诅咒就在这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作用,导致了我们的认知误差。

一旦知识被我们掌握,就无法回复到没有这些知识之前的状态,同时也无法理解还没有获得这些知识的人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听音者和击节者之间交流的困难,传达信息者和接收人员之间的不同步仿佛就是那知识的诅咒所给以的刁难,一种深邃而又不可捉摸的魔力。诚然,伴随着知识的诅咒我们总是倾向于错估新人的理解力,而把一些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当作是常识试图灌输给他人,造成拙劣的沟通效果,不过这只是在我们自己本身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我们事先可以考虑到知识的诅咒将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不是就可以尽量避免因为知识的不同步而导致的低效的交流?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少我们可以有效规避专业抽象的措辞。

在还没有从其他书中看到“知识的诅咒”这一说法之前,我想自己也是毫无疑问地受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几乎就像是下意识的一种行为驱动。尽管在偶然间接触到了这一理念的存在,但我始终坚信,并不能因此就可以百分百规避这种无形的诅咒,哪怕是再怎么理智至上的人也难免会有情感占上风的时候,我们无需沮丧也没理由过分的牵强附会。

从另一角度看待事物所隐藏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许这正是非常规理论教给我们的别有意义的思考方式,我们时常总喜欢把‘有利就有弊’之类的习语挂在嘴边,可却又不可避免地经常片面地看待一件事情,如果能够放弃束缚于心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想一切偏见都会随着格局的阔达而烟消云散,我们也更容易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更多新的知识和思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