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

《海角七号》与《疯狂的石头》

2016-05-10  本文已影响73人  老泥巴

我觉得两者可以并列华语影片的经典之作。

两者最大的共性就是都是时代片,要看懂它们,需要把它们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

《疯狂的石头》就不用说了,网上已经有太多的评价。记得开始的时候,有人自费花钱请路人观看,不久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好评,不是简单的一个好,而几乎都是长篇累牍的文章。我记得当时回老家,一个五线小县城,当地的人都对这部影片津津乐道。后来我发现有一个专门的新浪博客站点,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该片的评论,看得非常过瘾。

因为这部影片,我知道了宁浩, 知道郭涛,知道罗汉寺……,这些都成为我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的对象。

那是2006年,离现在差不多十年了。

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相信现在3、40岁的人都有亲身经历。《疯狂的石头》几乎是社会矛盾的大集成,工人下岗,房地产老板,小偷,骗子,警察,官员腐败,导演就像变戏法一样把这些东西一个个的变出来。

而《海角七号》,这部于2008年上映的台湾影片,在台湾的票房则突破了5亿新台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片。

与《疯狂的石头》相比,《海角七号》则要厚重一些。如果说前者是汉堡快餐,那后者就是老汤面。

《海角七号》的大背景是已经超出了现代年轻人的记忆的日据时代,它通过一个老人的信,顽固得把现代和历史,连在了一起。

历史不可遗忘,我们必须去延续它们,继承它们,发扬它们,才能进步和发展。影片中有一段关于星星的话非常感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光,是几亿光年远的星球发射过来的。想想看,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我们现在才看到(其言外之意就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光线时,那些发射这些光线的星球已经消失了,然而我们不能不感激那些对那些已经消失的,给了我们光明的星球)。

当我们在享受这些从几亿光年远星球上发射来的光时,它们已经消失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东西:历史关乎未来。

一个在台北打拼了15年的青年,一个真的不差的青年,最终还是失败了。我想这种经历,北漂的人应该有深切的痛楚。当然,现在的大陆人民还没有这个觉悟,我们需要的是五子登科;而台湾人可能更需要的是事业,是未来。

当海景房卖不动了(这个场景想必若干年后大陆也会出现),要组织一个演唱会来造势时,面临的则是传统文明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当老年人仍然骑着摩托车,哼着小调天天送信时,年轻人则在家里蒙头大睡,这些难道不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

还有外地人同本地人在就业上的竞争,一个外地的销售员,最后靠努力取得了成功,我欣喜得看到,其间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本地人惊讶于外地人的努力:这个客家人这么拼,晚上跑饭店,白天跑店面。

在影片中,一个集中的矛盾就是年轻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其中包括阿嘉,友子,还有那个警察劳马,而那个修理员水蛙,则天天想着和老板娘上床,更小的大大,则对周遭的事情不屑一顾。唯一成功的马拉桑,则是靠晚上跑饭店,白天跑店面这样的努力。

不过很不幸,当下的绝大多数大陆观众并不去看这些,而是看女主怎么样,男主怎么样,有上床吗,有没有漏点啥的,唉,怪不得烂片越来越多,怎么样的 水,养怎么样的鱼。

《海角七号》最终的结局是积极的,在完成了历史的延续(最终将老人留下来的信送到了老婆婆手中)以后,他们重新开始了自己事业的拼搏,让我们祝福他们。

而《疯狂的石头》,当包世宏把真翡翠当成假翡翠戴在媳妇脖子上时,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这有什么隐喻吗?没有,它仅仅是个冷笑话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