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女感”

2020-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萌MoeL

近些年看网上流传的那些保养好的女明星时大家喜欢用“冻龄”,“吃了防腐剂”来描述,最近更是经常看到“少女感”这个词。4、50岁的女性还有着仿佛可以完胜2、30岁年轻人的皮肤和精神状态,最近,有着紧致的皮肤和纤细的双腿的71岁的Vera Wang又一次在媒体上刷屏,大家都说她看上去简直是17岁的少女。

追求少女感,不知道是不是亚洲女性的审美特色。虽然相较于其他人种,我们确实是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记得我29岁生日时是在瑞典过的,当时组员有一个22岁的荷兰小哥,虽然平时关系并没有很好。而生日当晚好巧不巧地在走廊里遇到他。结果这孩子不长眼色,根本没有学会西方社会中不轻易问女性年龄的礼仪,祝福了我一句生日快乐后接着就问我的年龄。作为一群人中年龄很大的我,其实平时还是对这个问题有些没法坦然的。但被问了,就如实而说,结果把这个荷兰小哥吓坏了:“你们亚洲人都不老的么”。

其实我黑眼圈很重、皮肤也不好,一直觉得自己跟同龄人比,状态差很多。但在欧美人眼里,你还是看上去年轻。但同时,这种自然而然的人种特性,是不是渐渐变成了束缚我们审美的标准。

所以,当在网上看到“少女感”这个词泛滥时,我在想,也许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贫瘠,会使用的描述词语不多,以至于看到了状态好的不老女星们下意识地就会使用“少女感”来形容。但无心之举,用的多了,或许就变成了一个思想框架。好像一定要有“少女感”才是值得被推崇的。

要白、要瘦、要低龄。要有A4腰,锁骨上要放得下硬币,即使4、50岁也最好细皮嫩肉,成为“冻龄女神”。这些年流行的“标准”真是越来越严苛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挺佩服在这样的审美环境下还愿意“出丑”的女艺人们。比如日本的安藤樱(出演过《小偷家族》)。86年出生的她也就30代前半,但似乎毫不在意在作品中显得憔悴一般,黑眼圈、素颜、搭配并不白里透红的皮肤状态......和那些拼命展现自己无暇状态的女星们毫不相同。

另外,皮肤紧致、身材好、显得年轻,就是“少女感”么?在外在上表现得充满“少女感”真的就是一件好事么?在4、50岁甚至更高龄时,是否还能带来真正的“少女感”?

大家都说,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个观点。那么,并不需要停留在“少女”时期才值得标榜和羡慕。

在时代洪流中努力生活不易,只是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已经值得庆幸和肯定的了。因为这代表你没有经历那么多苦难,或者说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自律的精神,能静心地雕刻自己。

我想了下自己,我并不想让自己看上去还是个“少女”。就像我即使再喜欢水手服,但也知道自己不能坦然穿这样的衣服出门,或即使穿出去、也真的穿不好了。因为你的人生经历毕竟沉淀出了多少的成熟气质,而这种气质和少女时期的水手服已经不搭了。

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加成熟、可靠的气质,值得被他人信赖、甚至依赖。这是外在。

而他人也许不会直观看到的内在,我希望自己可以永远不失少女心,那种年轻、纯粹、有活力、对未来充满期待、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接受新的挑战、不怕失败,适度地天真,同时,纯情、浪漫、相信爱的美好......这些都是我对“少女心”的一些定义。

我们其实都有少女心。我觉得大家都没有丢失,只是蒙上了不同程度的灰尘、让它不易显现一样。

如果你问我现在觉得自己“老”么,觉得自己是30多岁的人,有30多岁的心态么?

并不。我有时还会觉得那个17、8岁的自己距离现在的自己很近,时间并没有想象中过去那么远,虽然经不住掐指一算、追根究底。

时间不断向前,我并没有自信自己可以在71岁时有Vera Wang的状态,甚至在4、50岁是都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状态。

但,即使离这些标杆人物再远,也要成为自己,不被文字和外界标准束缚和定义。只要是以舒服的、那时可以呈现的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人生的每一时刻,就是值得庆幸和满足的。这个“最好的状态”可以以任何形容词来描述,不一定“少女”。

❤ 今日takeaway:

不需要刻意追求外在的少女感,但也不要丢失内在纯真的少女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