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我爱自驾游散文

几度赤水

2018-07-22  本文已影响49人  自由自游

在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征讨南诏的檄文中,赤虺河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虺字释义:毒蛇或蛟的一种,虺虺:雷声,赤色的蛟龙蜿蜒于崇山峻岭间发出轰轰的雷声——赤水河。至明洪武十五(1382)年,在今四川叙永置赤水卫,改赤虺为赤水。

我站在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风景区的观景台上,眺望着云南镇雄的坡头德隆村白车,四川叙永的水潦岔河村。背靠着肖克将军所题写的“鸡鸣三省纪念碑”,聆听V字高崖下轰然流淌的赤水河,心中千转百回,这五百余公里长的长江支流,将谱写出怎样的一种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华彩乐章呢?

土城,红军一渡赤水的古镇。在赤水河的中下游。说它是古镇,实至名归。商周时期至汉初,这里是鳛国故都,小国被汉武帝攻灭后,公族们被迁往汉水之滨的襄樊,以封国为姓去魚姓習,后一支迁至江西临江,明初迁往河南南阳,清末又分支陕西富平。此为习国及习姓考源。在土城的黄金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发掘出多处新石器遗址,距今七千余年,去岁在此发现一东汉墓葬群,种种历史的遗迹与源流,充实这看似荒僻的山区。其实,在古时陆地交通受限的大环境下,水路正是那个时代的高速公路,是自然的慷慨赐与。

二0一六年四月十曰
二0一五年四月十一曰

凡通航河道,就有停船的码头。贵州不产盐,作为川盐南下的高速通道,十八帮齐聚土城。盐帮,船帮,酒帮,丐帮,马帮……还有帮派输出的袍哥,土城最后一个袍哥罗明先老人,九十二岁高龄,是现实中的“老炮儿”,堪称近代史的活化石。川盐南下在吴公岩遇到了相当大的阻碍。那里水急滩险,十六个滩势如奔马,撞开大山的围堵,踢飞地上的绊索,泼喇喇地喷着飞沫一路北去。行船难,行船难!因此,有了乾隆时期民间义士吴登举的治水,“吴公岩”正是刻在山石,印在人们心间的勋章;也有了同光年间丁宝桢重整盐道的“落妹垴”——他的亲妹妹在其治水时陪同考察,船覆丧身于此;更有那崖壁间似断似续的纤道,那些仅着一缕遮羞布条的无名纤夫们啊!抛洒的血汗水浸红了沿岸的山石。

当然,现在这一切都翻开了新的篇章。吴公岩如屏峻峭的石壁上,书法家邵华泽的“美酒河”三个大字酣畅淋漓地镌刻着。一条可自驾,可骑行,可攀岩,可露营的旅游公路伴河穿梭,沿途飞瀑流泉,林木生辉。从贵州茅台镇至四川二郎镇,飘飞四溢的酒分子,蒸腾在空气中,让人莫名沉醉。你还可以通过窄窄的铁索桥,去探寻巨石上的丙安古镇,那是飘浮在云端的天空之城吧,它也被酒香引诱下凡,不愿归去了吗?还有那蹦跳着奔跑的四洞沟,雄浑秀美的赤水大瀑布,桫椤展开蕨形的羽翅,翩翩旋舞;碧水之间有丹山,美酒怎能缺少红颜呢?佛光岩,五柱峰,燕子岩,红石野谷,如被酒气熏染了般的脸庞,红艳艳的。山与水的唱和,将穿越岁月的磨蚀,在飞扬激荡的乐曲奏鸣声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赤水至土城的国道两旁,艳丽醒目的刺桐花在春末夏初伸出尖尖的花喙,啄取春归的尾羽,化作鲜红的热烈,献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山间蓊郁清樾,修长纤秾的竹林青翠成碧,大块大块地镶嵌在河谷山腰,赤火与寒凉,调合得毫无瑕疵,相得益彰。楠竹的竹制家具和竹编用品,春笋加工的笋干,竹燕窝,依竹而生的竹鼠,加上那鲜嫩滑口的黑豆花……种种美食,让你的赞叹只能从唏嘘中喷吐。这不得不感谢两位远道而来的客家青年。清乾隆初年,闽西汀州府上杭县太拔乡张芬村黎理泰、碧泰兄弟俩告别亲人,千里迢迢来到赤水县葫市镇尖山村为族人帮工种植蓝靛,他们发现此地的自然条件类似故乡,非常适合种植毛竹。于是,返乡祭祖时带回了六株幼苗,载种后成活四株,“一年栽竹,二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二百余年的光阴,化作长长的时针,一棵一棵地撒在高山峻谷间,泽被之前从不产竹的这片热土上。

葫市镇有摩崖造像,同属赤水河流域的习水三岔河望仙台有更大规模的石窟藏在丹霞谷里等着人们去探寻。望仙台石窟是清乾嘉年间习水人袁锦道开凿的。袁锦道上承先祖余荫(南宋镇边将领袁世盟),下开拓进取,在三岔河的九沟十八岔创办各类工厂作坊四十八座,修建道路,兴修水利,把黔北蕞尔之地搞得风声水起,客商云集。功成名就后,礼佛建祠,把自己和一妻两妾的石像永铭山水,寺祠合一,神人共塑,共享极乐。

太平古镇

山水不仅养育着斯民万物,也见证着时代的风云激荡。四川古蔺县的太平古镇,卵石垒台,青石铺路,木制民居沿山势层层叠叠,飞檐挑动蓝天,屋影绰绰映赤水。在镇上,每一幢建筑阐述的都是一种哲学境界——四渡赤水。元厚、土城的一渡,太平、二郎的二渡,茅台三渡,太平、二郎四渡。一、二渡战斗失利,意图被解的被迫转移,三渡的反思与进取,直至四渡的举重若轻,战略上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强渡乌江,逼宫贵阳,攻其必救,从而敲山震虎,调动滇军,从狭小地回旋中一举跳出,纵横捭阖,从此走向广阔的自主天地,做出了惊天伟业,有其偶然,更有其必然。人生,四季,乃至万物不正是在这起起落落,合纵连横中此消彼长,起承转合,孕育新生的么?

从上游的涓涓细流,至中游的滩险浪急,再到下游的广阔平缓,赤水河畔的山川,人文,历史风貌如一帧一帧的影像浓缩在一粒又一粒水滴里。它们组成泉流,加入溪水,形成河流,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和决心破除艰难险阻,容纳大千世界。

我徜徉在这条美酒河上,掬起一捧漏指而过的流水,把握刹那间的神韵触动,清凉地,润泽地,通透地感悟——几度赤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