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幸福吗
周日丹华回家,刚进门就听到客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丹华快来,你月琳阿姨来了!”妈妈叫丹华。
“阿姨好!”丹华赶忙走过去打招呼。
月琳阿姨是妈妈的同事兼好友。
“丹华,阿姨过年要去海南,走以前找你妈妈好好聊聊。”阿姨温柔地笑着,看着丹华。
月琳阿姨穿着酒红色的高领羊绒衫,及肩的头发烫着大卷,染了浅棕色,鼻梁上架着一副小巧的无框眼镜,更显知性。
“阿姨,你还是那么漂亮!”丹华由衷地说。
“谢谢,丹华。”
“阿姨你们聊,我去给你们做饭!今天中午尝尝我的手艺!”丹华想让两个老姐妹好好聊,自己表现一下。
“丹华,今天阿姨就不吃饭了,时间不早了,你叔叔的康复训练要结束了,我得去接他。等从海南回来咱们再聚。”月琳阿姨看了看墙上的表,说着就站起来,准备走了。
送走了月琳阿姨,丹华陪着妈妈一起做饭,娘俩边做饭边聊天。
“志强叔叔现在恢复的咋样啊?”丹华问妈妈。
“还行,就是走路还是有点不得劲。”
“月琳阿姨跟志强叔叔复婚快六年了吧?”
“是啊,津津的孩子今年都两岁了,时间真快啊。”妈妈感叹。
志强叔叔是月琳阿姨的爱人,津津是他们的女儿。
丹华手里摘着豆角,脑子里却回忆着关于月琳阿姨的过往。
月琳阿姨年轻的时候是妈妈他们单位的大美女,追求她的小伙子跟走马灯似的围着她转,可月琳阿姨均不为所动。后来在单位与当地驻军组织的军民联欢会上,她认识了志强叔叔,两个人一见钟情。
叔叔家在山西河津一个遥远的农村,妈妈说月琳阿姨家坚决反对两个人处对象,理由是志强叔叔家里“穷的叮了当啷”,而且下面还有弟妹四个,就他当兵离开了农村。
月琳阿姨坚持自己的想法,认定了有头脑,有追求的志强叔叔,家里拗不过她,最后同意了他两的结合。结婚后有了女儿,阿姨老家是天津,天津、河津,各取一个津,女儿就叫了津津。
津津三岁的时候,志强叔叔转业到了地方,分配到了区委工作,两个人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月琳阿姨作为大嫂,河津老家的事情她都装在心里,弟弟妹妹读书、成家,老人看病、吃药等等,哪件事也离不开她这个主心骨。
那会儿丹华总听妈妈说:志强叔叔老家又来人了,家里住不下,安排到了单位招待所里;志强叔叔家里来人看病,月琳阿姨请假陪着去了医院等等。
志强叔叔仕途顺利,四十出头已官至处级,前途一片大好。不料想四十五岁那年叔叔突发急性脑梗,住进了医院。月琳阿姨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白天黑夜的照顾。
叔叔生病住院之初,常有领导、同事前来探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的人也就渐渐少了,但有一个姑娘却隔三差五的总来医院,不仅送吃送喝,而且抢着给志强叔叔洗洗涮涮,俨然亲人一般。这样次数多了,月琳阿姨心生蹊跷,几次提醒姑娘不用太费心,姑娘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
月琳阿姨正式跟姑娘谈,请她注意影响,不要再来医院。姑娘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姑娘跟志强叔叔之前早已暗度陈仓。月琳阿姨质问志强叔叔,他没有否认,尚在病中竟然提出离婚,让月琳阿姨成全他们。
阿姨当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人几近崩溃,志强叔叔置亲人、朋友的劝说于不顾,笃定自己能恢复如初,坚信那个姑娘会照顾他,陪伴他。
心灰意冷的月琳阿姨,最终同意离婚,争取了女儿津津的抚养权,毅然决然的与志强叔叔做了了断,那年女儿津津高一。
那段时间丹华的妈妈始终陪着月琳阿姨,陪着她不知道留了多少眼泪。津津高考结束,阿姨申请提前退休,陪着母亲回了天津老家,离开了伤心地。
后来丹华断断续续的从妈妈那里知道,月琳阿姨经人介绍与一位丧偶多年的退休教师重新组建了家庭。
再后来就听妈妈说月琳阿姨与志强叔叔复婚了,那年津津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
听到这个消息,丹华很吃惊,可妈妈却表现得很冷静。
志强叔叔没有想到那个信誓旦旦要照顾他一辈子的姑娘,在看到志强叔叔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不能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有了想法,一直不同意跟志强叔叔结婚,最终离开了他。
没有人照顾的生活,志强叔叔一度陷入孤独无助。他央求亲朋好友特别是想通过女儿劝说月琳阿姨,希望破镜重圆。女儿津津起初很反感父亲的做法,但在看到母亲听到父亲的消息时掉眼泪的样子,她知道母亲心里仍然装着父亲。
那位退休教师在知道这一切后,主动提出离婚,还了他们一家团圆。
据妈妈讲,那年阿姨回来,叔叔带着鲜花去机场迎接,看着腿脚行走不利索的叔叔蹒跚走向自己,月琳阿姨哭着冲进来叔叔的怀里,两个人都泪流满面。
现在老两口跟女儿津津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丹华,豆角好了没?”妈妈一句问话,打断了丹华的回忆。
“好了,好了!”丹华说着,赶紧起身,将放着豆角的菜盆给妈妈端了过去。
“妈,你说月琳阿姨幸福吗?”突然丹华脑子里冒出了这个问题。
“幸福啊,还是一家家人在一起,就够了。”妈妈忙碌着,头也没抬。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第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