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沉默的大多数》(1)
2019-05-26 11:35
第二本共读的书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加入“共读”,我只不过是想逼自己学做点读书笔记而不至于枉读白读多少有点记忆深刻。
没想到竟然有这种巧合,第一本共读的《瓦尔登湖》作者梭罗与王小波都英年早逝于45岁,冥冥中暗示了什么呢?
王小波长什么样子我最初是一无所知,第一次看他写的书是《黄金时代》,看得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后来就去网搜了一些了解他的资料。资料说,王小波的杂文别具特色,自成一体。读了第一篇《沉默的大多数》感受到果真如此笔调幽默,文章妙趣横生,读来轻松更多的是深深思索。
沉默是一种方式,开口是银沉默是金。在《沉默的大多数》第一段落王小波让《铁皮鼓》里的小奥斯卡出场,以他的口吻告诉我们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个小孩子。又举例很长一段时间一声不吭只顾写自己音乐的大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后来忽然口授了一本很厚的回忆录,回忆录主要内容就是谈自己在沉默中的感受,再后来,他死掉了。沉默的人阅读这本回忆录才能体会到很大乐趣。
我总觉得这是王小波影射自己。幼年少年的经历,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及家教和天性谨慎是王小波变得沉默的起因。“话语即权利”,应该倒过来说:“权利即话语”。王小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即同样的话语也可能教出些很不同的想法。”并于沉默中学到一点东西,王小波恢谐地言说虽然学到它的方式不值得推广。
王小波把“沉默的大多数”定位于是古今往来的一个最大弱势群体,为什么要沉默?有些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有些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我”就属于这最后这种人。
看过《铁皮鼓》的人都知道,小奥斯卡长大了,后来也改变了他的决心。王小波在此影射他已决定了要说话,他是大奥斯卡了。他说他作为最后这种人,也有义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于是我们有幸有机会阅读到王小波的作品了。
王小波说: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
对于王小波的书,我爱不释手。
共读《沉默的大多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