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问题
其实今天的女生节早已不是哪所大学的独有节日,许多高校,甚至公司,都在过女生节。一个团队需要有机会增强凝聚力,而很显然,女生节是比单纯的团建更有效果的机会,因为它赋予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一个身份,祝福者和被祝福者,一个拥有成就感,一个拥有被关爱感,两者构成存在感,都是幸福的。女生节依托于妇女节诞生,但是说成是对妇女节的不敬,实在强词夺理,上纲上线。妇女节是一个过于严肃的节日,对妇女的法律定义无法解释年轻女性被称为妇女的不适感,既然汉字的读音可以因为绝大数人的误读而做出改变,我们又如何不能在国际劳动妇女节之外,过自己的校园节日呢?
以至由此引发的山东大学乃至山东省是否承认男女平等问题,有必要做出一些解释和澄清。在历来的舆论导向中,山东省是一个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严重,不发达甚至落后的地区。事实上,山东省偏重农业和重工业,轻工业发展不够,互联网产业落后。山东省GDP稳居全国第三位,人均GDP全国第八位。相较沿海其它省份,山东省确实不够发达,但也谈不上落后。加之孔孟文化的影响,传统是山东人的刻板印象。不得不说,山东的问题是北方的通病,山东更像是中国的缩影。而言及是否承认男女平等,自春节以来对山东女性吃饭不能上桌的舆论引导实在有些可笑了。我们绝不会说山东已经完全实现男女平等,我们也绝对敢承认,在山东的某些地区,确实有女性不被公平对待的情况,又或许,女性吃饭不上桌的现象可能是存在的。但这并不影响一个拥有近亿人的省份的价值观是承认男女平等的。在中国 几千年的传统伦理建设和深刻影响下,哪些是男女社会角色的差异,哪些是男女不平等,我们似乎很难区分和界定。但今天,女性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被认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也绝不只是宜室宜家,中国如此,山东并不例外。2017年,山东大学史上首位女校长上任,山东大学一直支持高等教育中对性别平等的理解和尊重。
以及“甜”是否是对女性的规训问题。汉语文化中对男性的描述是高大、英俊、潇洒等,对女性的描述是温柔、贤惠、持重等,这是对两性的性别期待。现在的期待又在随时代而变化。女性可强,男性可柔,这是中国在潜移默化的文化交融中发展出的对性别期待的差异理解,是错的吗?你要说我不包容了。是该支持的吗?你要说我数典忘祖了。且抛开性别期待不谈,“3+7=10 你十分甜”被理解成是规训,倒显得有些不包容了。一方面,这句话从未排斥彪的女生;另一方面,语言的艺术不应讲究逻辑上的当且仅当,如果每写下一句话都要考虑它的全面性,我们试图把例句更改为“你十分甜或者彪”,不知道要失去多少生趣。另外,对于“6+4也等于10”,我只能理解为没话找话瞎起哄,没事找事乱怼人了。
关于女生节是否是对女生的歧视。从理论上来讲,为某个群体设立一个单独的节日都会是出于希望社会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就像教师节,护士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等等是一样的。而就女生节而言,它是诞生于校园文化的校园节日,除对女生的关爱和尊重以外,更体现大学的生态,体现男生的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女生不要单独走夜路是一个道理的。如果说是歧视女性,这不像平权者的呼吁,倒像是博取关注的过度解读了。
最后,一所高等教育学校可以因为教育体制、硬件设施、教学质量、校园风气等任何问题被批评指正,但绝不应卷入基于过度解读而引起的无聊的网络骂战,以至成为某些人抒发个人情绪的工具和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