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每天读书10分钟读书

《中国哲学简史》(26)为什么中国人都有“圣人”情结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64人  小播读书

今天是我《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一篇内容了,更新了26篇中国哲学内容,深感中国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这一系列的内容显然也只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冰山一角。要深入理解中国哲学思想,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后续小播读书还会分享中国的哲学思想相关著作,敬请期待。

前面我们从孔子的儒家思想起源讲到了近现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整个演变过程。在20世纪30年代,北大和清华是中国哲学的两大阵地。北大哲学系(作者毕业于北大)的传统和重点是历史研究,其哲学倾向于观念论比如西方哲学的康德派、黑格尔派,用中国哲学的名词就是陆王学派。而清华大学哲学系(作者在此任教)的传统和重点是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哲学问题,其倾向是实在论,类似西方的柏拉图和中国哲学的程朱理学。

在作者所著的《新理学》中继承了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同时也避开了程朱理学中的权威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用的方法完全是分析法。对于哲学的定义,作者认为哲学是一门形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国,最终成为了“不知之知”。哲学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特高精神境界。

第一章我们讲过,哲学是一门对反思的思考的学科。哲学和其他知识一样,是以经验为基础,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它最终超越了经验,也超越了现实和客观世界,比如桌子是方的。桌子是可感知的,但是方是不可感知的。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况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认为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称之为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了解宇宙万物,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道德境界是哲学的产物。道德境界就是贤人,天地境界就是圣人,圣人就是达成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前几章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科学的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