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书电影今日看点

我曾为梦而走,尚不知会成为一个永远的异乡人

2016-11-16  本文已影响142人  春上熊

我们总会因着各种各样的缘故,以或情愿或不情愿的心态,离开我们曾将之视为庇护之地的故乡。

《布鲁克林》中的艾丽丝,可以说是个小有野心的女孩子。虽然她很感激姐姐尽力提供给她的生活,但是显然,她并不满足于现状。

于是她拎着行李箱,从那道逆着光的蓝色大门,离开了爱尔兰。因踏上异乡而忐忑的她并没有意识到:她迫不及待要离开的地方,就从这一刻开始,成为了她永远的异乡

除了为梦而远走的人们,还有因受伤而选择离开故乡的人们。

或者是来自父母的伤害,或者是来自友人的背叛,或者是来自于情人的折磨。总而言之,因为各种因素造成的情感伤害,有一些人选择离开故乡。

自那之后,对于那些主动离开故乡的人,归属感就成了一种很遥远的词汇。

我们就像没必要非待在某个固定地方的自由职业者一样,四处漂泊。但是比自由职业者悲切的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长久停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一直停留而已。

没有归属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大概就是每天去上班时,都习惯性的把所有的证件塞在钱包里带着一起走;

大概就是即便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刻,也不会把下班说成是回家;

大概就是即便是在网上买个东西,也要先衡量一下当快递到来时自己还在不在那个地方;

大概就是虽然有个被称为家的地方,你却始终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不管是为梦想而远走,还是为把故乡抛在身后而远走,总而言之,我们最终都会成为一个永远的异乡人。因为在这个漂泊的过程中,我们内心曾坚持着的、曾深信过的某些东西,早已悄无声息的改变了。

故乡成为异乡时,我们尚不自知,还在心心念念的想着:

总有一天,我是要衣锦还乡的;

如果有一天混不下去了,我是要回家乡的。

无论赚钱与否,无论快乐与否,我们都在想着,有一天我们是要回家的,老人还整天念叨着——落叶要归根呢。

如果不是回家亲历了一番,而后又经历了种种不同的失望,很少有人会意识到:

我们在外面呆久了,也许就再也回不去那个我们心心念念成为故乡的地方了。

不管多么惦念曾经养育我们长大的家乡,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个我们梦想中,总是会包容会等待着我们的故乡了。

当我们初次离开家乡时,思乡之情总是格外严重(但这思乡之情是会被时光治愈的)。

比如艾丽丝刚到布鲁克林时,整天魂不守舍,思念着自己的姐姐以及母亲,还有那个她曾经讨厌着的故乡。

当她终于收到了姐姐的来信时,艾丽丝高兴的哭了,她哀哀切切的抱着信,哭了一遍又一遍,也看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有一天,艾丽丝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回到故乡,虽然这理由是痛苦的——她亲爱的姐姐去世了。

当艾丽丝回到家时,迎接她的是各种来自友人与邻居的溢美之词,是又一个帅哥的曲意奉承。艾丽丝穿什么都好看,艾丽丝做什么都特有范儿。在这种氛围中,很难说艾丽丝没有产生过虚荣的心态。

可是有很多东西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离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当艾丽丝推开那道蓝色大门奔向新生活时,她就已经与过去告别了。

她踏出大门,然后就成了异乡人。布鲁克林的异乡人,也是爱尔兰的异乡人。

一旦离开,就没有了回来这一说。

当艾丽丝回到家时,好朋友的婚姻已定,原本的好朋友,如今的际遇已是迥然不同,这就在暗示着,在艾丽丝发生变化时,故乡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长大了的人就要结婚生子,小镇的生活也没有丝毫改变。

在艾丽丝离开的期间,家乡一直在按着自己的节奏进行着,也一如既往地固守着原来的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穿的精致的艾丽丝,一边被赞叹着,一边被暗地里嘲讽着。

在故乡人的眼里,艾丽丝的变化,是对家乡的背叛。

变化了的艾丽丝,已经成为了家乡的异数。

当艾丽丝再次身处那个逼仄的小镇,过着无时无刻不被窥探、不被议论的生活时,家乡对她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堪承受的重负,一种不可推卸的包袱。

思乡之情可以治愈,但被故乡造成的伤害会难以愈合。

所以《布鲁克林》中的艾丽丝,可以不再思念故乡,却不能容忍,在回到牵念已久的故乡后,被自己的家乡,以及故乡人所伤害。

艾丽丝开始意识到,原来当初她离开的地方是那么逼仄,是那么不开化。

所以即便家乡的生活安稳,她也不会再接受了,毕竟她是一个已经知道了外面究竟有多宽阔的女孩。

我有时候也会怀疑,当初艾丽丝之所以会爱上托尼,并且与他秘密举行了婚礼,也许不单单是因为她爱托尼,也许还因为,她更爱布鲁克林那种自由奔放的灵魂。

这也就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艾丽丝为什么会在回到家乡时,会轻易就决定跟追求自己的男子在一起。

但是对艾丽丝来说,与其在小镇里过着被窥探的生活,当然比不上自由的布鲁克林。

因为对艾丽丝来说,回到布鲁克林,意味着不再被窥探,意味着以后的生活大多是希望。

虽然失去了故乡,但是她却又收获了心的故乡——

人人陌生,自我即家。

很多在外漂泊的人,都会于寂寥处产生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触:

似乎在哪都是家,

却哪里都不是家。

其实对于一直以来都在迁徙着的人们来说,心在哪里,家才在哪里。

有时候也会觉得悲切,在异乡尚未接纳我们的时候,故乡也在这期间变成了我们的异乡。

但是这并不值得痛苦,因为心之所至,才是故乡所在的地方。

比如某个地方有你喜欢的图书馆,或者有每天准时路过的公车,或者有小径幽深的风景,或者有你喜欢的某个姑娘(汉子),或者有你喜欢吃的饭菜……

那这个地方,就可以成为你的故乡。

也许有一天,当你历尽艰辛以后,在山顶看到璀璨日出的那一刻,你突然想起了曾在某个地方看到的斜晖满墙的画面,那么,那堵断墙处,也许就曾成为过你的故乡。

对我们来说,没有恒久的乡愁,只有身份的转变。

离开故乡,在异乡生活,故乡也成为异乡。

这并没有特别可悲,因为所有的背井离乡,都是为了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乡。

也许会有身份的迷失,会有归属感的迷惘,会有格格不入的尴尬,但是当我们历经挫折,发现心之所向时,才会顿悟,其实我们早已踏上了走入故乡的方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