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潇潇诗文《人生感悟ABC》自由写

我们的骄傲是妈妈

2019-05-12  本文已影响40人  紫罗兰_955e

      小时候,在我的想象里,我们的小村子就是地球的东南角,往东、往南便都是地球的尽头,往北、往西都有广阔的天地。在村里人的眼里:你是村子里个头最高,身材最好,容貌最美,穿衣最得体的媳妇;我们的家是村子里最干净,最时尚的屋子;我们姐弟是村子里最懂事、乖巧和整洁的孩子。那时候,就觉得妈妈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稍大一些的时候,懂得了妈妈的辛苦,爸爸在县城上班,周末才回家一次。家里的农活全落在妈妈的肩上,我们村子灌溉条件好,适合种菜种瓜,人常说:十亩天,一亩园。育苗、施肥、打药……不知道多了多少工序,采摘、保存、出售,更是苦力活,同村里缺少男劳力的家庭一般只种小麦、玉米,可为了换点现钱,妈妈坚持四季种菜。那个身穿白底蓝花的的确良衬衫,配一条藏兰色的卡叽裤,黑绒的方口布鞋,左手挽着一只草笼,右肩扛着锄头,迎着朝阳走出家门的背影,是这个村口最时尚的走秀,更是我心口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直到现在,只要一闭眼,那个背影就在我的眼前。

      在地球的最东南角上,有我们家的蔬菜田。红红的朝天椒红透了整个地球的东南角,一畦畦大葱成了村里人欣赏的工艺品,连为了平整田地而砌成的土堆也整齐见方,是村子里的标本……记得有一次,麦收假结束后,全校师生集合,老校长讲话:“就得要勤劳,你看,同样是种地,种的是同样的地,玲玲娃(姐姐)的大(爸)、妈种的麦子就不一样,一亩地打了600多斤。”就这样,我和姐姐跟着妈妈早出晚归,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跟着这样的妈妈,我们不仅不觉得苦和累,反而很觉得那是一种荣耀。

我和妈妈

      70年代的偏僻小村子,人们吃自己家的粮食蔬菜和鸡蛋,穿自己织的布,没人舍得花钱买东西,更没人花钱买心情,但粗茶淡饭、土布衣裤挡不住女人们爱美的天性,妈妈成了自学成才的义务理发师。村子里的大妈、大婶、姑姑、姐姐,常常会在黄昏后,来我们家剪头发。妈妈右手握着剪刀,左手拿着梳子,热心地为大家服务。剪刀的咔嚓声里,剪去人们的辛劳和烦忧,更剪出了希望和美丽。这个时候,我和姐姐就在旁边给妈妈帮忙,欢声笑语从这个地球东南角的村子飞出去,人们也如这欢声笑语一般精神了。剪完发的人照照镜子,左看看右看看,拍拍肩头上和衣襟上的碎发,那样子喜嗞嗞又羞嗒嗒,我们姐妹看着妈妈和身边的一群人,争抢着扫起院子里落下的碎发。

      村子里的小学校没有教师灶,我们的老师每天轮流去各村各户有学生的人家吃饭。年老的校长、年轻的老师都愿意抢着来我们家吃饭,因为,在我们家,他们是尊贵的老师,是尊贵的客人。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还有什么比老师的认可、夸赞更值得骄傲的呢?因为妈妈,我和姐姐内心深处长出一种“优越感”,妈妈做人做事的标准自然成了我们的标准。

      就这样,我们慢慢地、骄傲地长大了。

      就在我和姐姐即将飞出农村,端上铁饭碗的时候,41岁的妈妈却积劳成疾,病倒了。那一年里,妈妈住了三次医院,每次都是三十多天,弟弟才上二年级,爸爸单位又不景气,正是转型裁员的时候。病痛的折磨、经济的拮据,让我们家失去了笑容,忘记了快乐,妈妈的心情更是糟糕。好在老天护佑,妈妈和我们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可妈妈总在自责,因为自己,失去了我和姐姐工作分配的好机会;因为自己,弟弟没有亲手拉扯。

      后来再长大一些,我一次又一次回想那些煎熬的岁月,渐渐才懂得了妈妈心中最大的苦楚。当我们年龄越长,渐渐接近、超过妈妈生病的年龄的时候,越来越心疼妈妈,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患病,失去了健康和本该有的所有自信,对于一个要强、能干、爱美的人来讲,就像鸟儿断了翅膀,妈妈心底最深处的苦却从来不曾对我们说起过。

      亲爱的妈妈,你是我们一生的骄傲,为了您,我们努力着,成为您的骄傲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最大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