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文字合伙人特立独行的猫

真正的爱就是接纳所有好的坏的

2020-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zero007

   -----《寻欢作乐》书评

zero007

怀着十二分的好奇心读完毛姆的《寻欢作乐》,不仅仅因为这是一部毛姆最喜欢的作品,还因为它的书名是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的台词:“你以为你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源于这两点,我迫切想要知道“寻欢作乐”在毛姆笔下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寻欢作乐》这本书中文版大约14万字左右,主要讲述的是故事的叙述者阿申登,被当时的流行作家阿尔罗伊·基尔和德利菲尔德的第二任妻子埃米邀请为已故大作家德利菲尔德的传记提供一些素材。他们对德利菲尔德年轻时的一些事了解甚少,而阿申登在少年时代曾与已有作品发表的德利菲尔德生活在同一个小镇上,并且还是相处的相当熟的好朋友。

在罗伊的软磨硬泡下,阿申登答应将德利菲尔德年轻时的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讲给他听。于是阿申登早年与德利菲尔德及其第一任妻子罗西的交往,以及当时英国文艺界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围,在毛姆的笔下以回忆的方式生动形象地铺展开来。

十五岁的少年阿申登在黑马厩初遇爱德华·德利菲尔德,把他看作是一个缺少教养的下等人,而德利菲尔德却十分友好地望着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两人第二次遇见是在阿申登练习骑自行车时,那天正好德利菲尔德也在那个地方教他的妻子罗西骑自行车。他很友好地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教你,来吧。”这一天,德利菲尔德教会了阿申登骑自行车,阿申登也结识了罗西,一个令他爱慕且终身难忘的女子。

第一次见面,阿申登就被罗西的坦诚、天真、纯洁和迷人的笑意所折服。她是个让人精神放松,相处起来特别舒适,且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女人。他们三人成了要好的朋友,会结伴出去玩也会在德利菲尔德家里和朋友们喝茶聊天打牌。那间狭小、闷热、烟雾缭绕的小屋里度过的时间是少年阿申登感觉过得最快的时光。

但是在阿申登假期回去后,却得知德利菲尔德夫妇打包上行李,连夜偷偷跑去了伦敦,因为他们在黑马厩欠了一屁股的债。但是在他们走了大约一个星期后,通过邮政汇票支付了拖欠女佣的三个月的工资。

这以后,一直到二十岁的阿申登在伦敦读圣路加医学院时,又一次碰上了德利菲尔德夫妇。那年六月,他信步走在街上时,意外地遇到了罗西,他以为罗西会因为欠债逃离黑马厩这件不光彩的事而害臊,是不希望看见他的,但没想到她却大大方方地主动和他打招呼并邀请他现在就去他们家做客。

从此以后,每个周六下午,阿申登都会去德利菲尔德家参加聚会。在那里,他被引入了艺术和文学的世界。他发现德利菲尔德已经成了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的名人了。也就是在这些聚会上,他发现参加德利菲尔德夫妇家聚会的男人们并不是因为德利菲尔德是个天才而来的,而是因为罗西漂亮,他们是为罗西而来。也就是这个时候,阿申登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罗西,并成了罗西的众多的情人之一。

阿申登对罗西的不专一会吃醋嫉妒,表现出委屈抱怨生气和不解,她却妩媚甜蜜地笑着对他说:“你要接受我这整个儿的人,无论是我的优点,还是缺点。”

她问他:“跟我在一起时,你没有感到幸福吗?”当他回答说:“幸福”时,她说:“那不就对啦。小题大做和妒忌是有多傻。在你还有机会时,就好好地享受生活吧。再有一百年,我们就都不在人世了,到那个时候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呢?让我们还是及时享乐吧。”

再后来没过多久,罗西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和她的老情人,一个已经破产的、一无所有的黑马厩的已婚老男人乔治·肯普私奔了。

故事的结局出乎意料。原来德利菲尔德在自己的作品《人生的悲欢》中所描写的那场死亡,也就是被当时的批评家们谴责这样的描写不但有伤风化,而且还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场死亡,竟然是真实取自于他和罗西的生活。作为一个作家,德利菲尔德把所有的感情和困惑,都通过故事或者是散文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这样他才能将那些痛苦和不愉快统统忘掉。他是这世上唯一自由的人。

真实生活中罗西在他们的孩子死后从医院回到家后,觉得自已内心的一切都已死去,再也哭不出来了。她神经紧张焦虑的厉害,就出去找了一个情人过夜。第二天她回到家里,已打定主意,要是德利菲尔德说她什么,她就冲他发火。她不在乎会发生什么,她都做好了自食其力再次养活自己的准备。德利菲尔德正在吃早餐,他其实已经猜到罗西去做了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就如他在作品中写的那样,只是抬起头来说:“你回来的正好,我正准备吃掉你的这根香肠呢。”

德利菲尔德是那么的了解她,懂她,爱她,包容她。明知道她对婚姻不忠,可是他不介意,只要她在自己身边就好。孩子的死,德利菲尔德也很伤心,可是为了让罗西心里好过一些,他愿意为她做任何事。她在身边时,他创作出的作品是有活力和生机的。可到最后她还是和她最爱的人私奔了。同时,失去她之后的德利菲尔德后期的作品再也没有了早期的那种浓郁、鼎沸的生活气息了。

德利菲尔德,这个出身卑微的作家,一开始他必须忍受贫穷和世人的冷眼,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他又要不失风度地忍受名利的沉浮起落。他是深爱罗西的。罗西的好他懂,罗西的坏他也明了,只要是罗西,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都可以接纳和忍受。

罗西,那个浑身上下都闪着月亮般淡淡光芒的女子,阳光开朗、纯真烂漫、爱自由,待人真诚坦率、大方热情。只要靠近她,无趣的人生就会被她照亮。她不受世俗束缚,勇于追求一切美和浪漫,也不专属于谁,心随意动,只为自己的精彩而活。在世俗的眼里她是放浪不羁的,不是一个好女人。她对感情不专一,已婚还和多位男人发生关系。但这个对婚姻不忠的女人却洋溢着一种无比纯洁、如同春天所散发出的清新气息来。在她面前,人的心会变得柔和宁静起来。

看似滥情的她最后却心甘情愿和一个破产的已婚老男人乔治·肯普私奔了。她爱慕虚荣但并不贪恋金钱和享受,她也不怕吃苦干活。她只知道自己真的爱他,在她心目中,乔治·肯普永远都是个十全十美的绅士,那怕他已经破产了,不仅一无所有,还是个被发出逮捕拘票的负债逃犯,可是只要他招招手,她就会舍弃一切跟着他走。她也做到了“爱一个人就去接受这整个人,所有好的、不好的统统都接受。”

自称为“二流作家”的毛姆是上个世纪英国作家中最令读者喜爱的一位。他的作品雅俗共赏。他怎么认为就怎么写,既不矫饰,也不隐讳。他是一位同性恋,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他在晚年时说自己四分之一正常,四分之三是同性恋。这“四分之一正常”就是指他一生只爱过一个叫苏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罗西的原型。在《寻欢作乐》的序言里,他这样说:“我喜欢《寻欢作乐》,因为那个脸上挂着明媚可爱的微笑的女人为我再次生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她就是罗西·德里菲尔德的原型。”

尽管毛姆是同性恋,但他是真的喜欢苏,而且认真到想要和苏结婚。他拿着戒指向苏求婚,并计划着去公证处举行个简单安静的婚礼,再出发去塔希提岛过个长长的蜜月。但是苏拒绝了毛姆的求婚还把戒指还给了他,毛姆只好黯然离开。多年以后,只要有人提起苏,都会引起他情感上的强烈波动。苏一直被他珍藏在心头,始终放不下。

一直到1929年,他终于找到放下这个女人的方式,那就是把这个女人放到自己故事的框架中去。作为一个作家,还有什么方式能比这个更好的呢?于是他写出了自传性很强的《寻欢作乐》,把苏塑造得栩栩如生。当他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他对苏的情感纠结方才得以彻底解开。他在书的自序里这样写到:“一旦她被写进书里以后,这个人物就不再属于作者了;作者也就忘掉了。想一想也真令人奇怪,一个在你脑海中存活了这么多年的人物,竟然就这样在你脑海中失去了踪影。”1948年苏去世后,毛姆便坦率地说出了苏就是这个故事的原型身份。

毛姆在《寻欢作乐》中塑造了一位另类但却让人看一眼便再也难以忘记的慷慨阳光的女性。她友善、豁达、开朗、充满生命力。时而像阳光般灿烂,时而如月光般温柔,她用自己的笑容来打动别人,用自己的纯真来吸引别人。她风流多情却不下流。她的美是自然的,发自本性的。她从不用别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缺点,也从不为自己的缺点找任何借口。

毛姆对她的塑造和描写都是正面的,就连罗西的滥情以及她和有家室的老男人私奔到美国去的描写中都没有丝毫责怪和鄙视的字句,满满都是真诚的爱慕之情,与世人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对罗西也就是苏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他怎么认为就怎么写,明知道一定会有人持反对观点,而且罗西绝不是世人眼中的好女人,可是他还是选择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得不说,这很毛姆。

毛姆也好,德利菲尔德与罗西也罢,他们都是那种看似凉薄不专情,甚至是滥情的人,可恰恰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懂得并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了:“爱一个人就是,你要接受这整个儿的人,无论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这样真诚和坦率的真性情的人,怎么能不迷人呢?罗西和德利菲尔德的故事又怎么能不吸引人呢?《寻欢作乐》会告诉你:真正的爱就是接纳所有好的坏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