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诗花非花诗集读书笔记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2016-08-28  本文已影响1261人  海盗船长325

   从朋友圈看到这两句诗,很有感触。诗人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应举不第,后来就放弃眼前的苟且了,去远方寻找诗和田野。从东都洛阳到吴越途中,有感而发,写出这首诗。晃悠了大半年,四十一岁,掐指一算,读了三十年的圣贤书,仍一事无成,未免愤懑;但是呢,又把自己刻画成一个落拓不羁,傲岸不群的形象。这个同事三十岁,无房无车无存款无对象,在一个公司耗了六年的时间,一无所获,自我感觉很是落魄;发一首诗聊以自慰;兴许领导看了,会涨几百块钱的薪水;but,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三十而立”,很多人对此有误解,以为就是成家立业,所以不少人都诚惶诚恐,感觉到了这个年纪仍然是废柴一垛。其实不然,人家孔圣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表达自己在学习、理解和运用周礼的过程;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一个人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才决定他走得是否长远,他的眼界是否开阔,格局是否足够大。这样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三十岁真的“成家立业”。

 我也惶恐。所以把精力都投入到充实自己。教我英语的南非老师说,Jacky,你周六上计算机课,周日跟我学习,还有业余时间吗?我很虚伪地说,周末就是我的业余时间呀,我的业余生活就是学英语。我也怕书剑两无成啊,再过两年我就三十了,我不希望三十岁的时候,我也在朋友圈发这么两句诗。两年的时间很快,现在的状态,就决定了两年后我的状态。现在就经常感叹,为什么走着走着,路就走成这样了呢。

   前两天看了一条新闻,说上海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有40%的学生不能读高中,也就无缘高考;上海人管这叫分流。看似不能读高中的比例很大,相对于其他省份,这个比例不是很高。拿我读初中的学校来算,我当时所在的班在巅峰的时候有81人,至今我还记得学号是81的同学的名字;后来参加中考的五十多人;考上的只有八人,加上交了“赞助费”上的同学,也不到十五人,这样一算,读高中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尽管分流这个词很难听,我们并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我们的父辈寄希望于我们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走出去;我们这一代更甚,好多人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疯狂。无论怎样,一个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群体,都是金字塔式的发展。小升初,初升高,读大学,读研,工作,都是这样一个相似的比例;人们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走了不同的路,艰难亦或崎岖,越往上走,人的数量越少。毕业后我在三个培训班充电,也是这样的规律,刚开始班里学习情绪高涨,氛围浓厚,这种氛围并不持久,很多人的努力也是浅尝辄止;刚开始六十人的大班,毕业会餐时不到二十人。另一个价格不菲的英语培训机构也存在相同的现象,花几万块钱报名,大部分人宁肯看着钱打水漂,也不肯多一点儿努力;真正坚持下来的人竟然不到四分之一。这就是现实呀。Do or not,决定了你处于金字塔的什么位置。

   我没有说处于金字塔下面的有什么不好。我们都处在这一层。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这一层过着安静祥和的小日子,同时往上面看着,自己爬不上去,也希望下一代爬上去。人之常情。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就是因为这里是奋斗者的“天堂”,你百分百努力了,你就不会那么窘迫;如果你没有,那说明你还做得不够。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这两句引用陶渊明的诗,不适合现代人;尤其是在一个演员的离婚声明干翻了所有奥运会冠军获奖消息的社会,太浮躁,太功利。大家都在批判这个浮躁的社会,也就仅仅是批判;又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我也很浮躁;我去了东南亚,领着三十W的薪水又能如何呢,除了短暂的财务自由,我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提升;充其量仍是个有着文学爱好的理工渣,写几句怀念家乡的酸诗;我该好好沉淀,沉下心来,学习。

遑遑三十载,躬行于京城;

居于五环外,工作三五更;

穿梭于人海,孤寂到天明;

饮尽杯中物,继续逐功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