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旅游商品的故事,思路和创意同样重要!
4月20日,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落下帷幕。其中有位获奖导游说道:“导游这个职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储备大量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导游的知识好比是文化大超市,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这句说得很实在的话,如果从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如果说导游是“旅游地域文化故事的讲述者”,那不同形态的“旅游商品”则是丰富多彩的故事素材的“原代码”,而通过这些“原代码”的反复组合、再衍生,就可以很好地丰富旅游商品的文化底蕴。
另外,不同旅游商品应该有不同的故事形态、内容,这也就是持续产生个性化IP的“孵化器”。大体来看,讲述旅游商品的故事有以下三种思路。
一、以热点事件为元素
求新、求奇、求异是旅游者摆脱日常生活环境、外出旅游的一大需求特点,这种猎奇心理可以缓解旅游者日常工作的紧张节奏,调节单调的生活,并体现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其中,旅游商品作为旅游者购物活动的物质载体,也需要符合旅游者某种程度的文化猎奇心理。
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世锦赛冠军。哈尔滨姑娘在世界冰壶项目中创造的累累战绩,掀起了哈尔滨的冰壶热潮。
2012年,哈尔滨第一组地产冰壶问世,填补了中国生产冰壶的空白。一组地产冰壶的价格为1.6万元,比一组价值16万元的进口冰壶便宜10倍,一个冰壶造型的旅游纪念品价格仅100元左右。”“哈尔滨拥有巨大的冰雪旅游市场,质优价廉的地产冰壶迎合了世界游客的需求。
哈尔滨第一组地产冰壶在加拿大当地举办的冰壶赛事中,粘贴上各国国旗的哈尔滨地产冰壶作为奖杯颁发给运动员。同时,中国冰壶运动员也曾将它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
在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哈尔滨选送的“冰壶储物礼品盒”获得“最佳开发成果奖”。
由此可见,旅游商品的故事通常就是当时已经发生的热点事件中的某一件物品或其他元素,而这一故事元素并非只限定于景区等旅游场所,这种界定也非常有利于充分展现旅游商品开发者的创意空间。
二、将旅游商品与演艺产品结合
4月26日,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正式与武汉观众见面。该剧是湖北省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创新文旅项目,也是武汉市“十三五”重点文化项目。《知音号》是以知音文化为灵魂,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实景大剧,故事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武汉。
夕阳下的“知音号”,静静地停靠在码头 一切故事莫过于时间的故事 “知音号”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民生公司“江华轮”为原型打造黄包车叮当作响,人们鱼贯走上码头,还未换取一张老船票、登上这艘老轮船,演出就已经开始了。200余米的码头上,穿梭卖报的小童、卖力吆喝的小贩、提皮箱戴礼帽的绅士、匆忙赶路的旗袍淑女,一瞬间好似穿越回百年以前。踏上甲板,你既是船客也是局中人。整艘船都是戏剧上演的舞台,三层各具特色的船体空间,灯火通明的主甲板餐厅,浮沉晃动的近百间客房、108名演员,勾勒出一个漂浮在水上的戏梦空间。加上四层的“城市记忆博物馆”里陈列“知音号”从全球征集而来的老物件,老故事,它们共同再现当年的武汉风情。
在通往“知音号”的栈桥上 一对情侣在甲板上依偎在一起“知音号”本身就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历史宝藏,通过“代入感”极强的现场体验,让现场的观众亲自体验武汉特色的“水文化”、“码头世俗文化”,比景区旅游文创商品具有更广泛的衍生产品形态,使僵化的、静态的文化元素舞动起来,使沉寂、古老的文化焕发活力。
在舞池,被演员邀请共舞的观众知音文化是武汉特有的文化资源,起源于俞伯牙钟子期的传说。也是依托“知音号”演艺项目可开发的核心文化资源。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中,“知音”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张,已泛化为友情、亲情、爱情的情感文化。
按船票找到属于自己的舱室 伴着甲板上动听的现场音乐因而,围绕“知音文化”这一故事主线,武汉“知音号”可延伸开发的文创衍生品一定是能够充分凸显武汉人本土传统文化热情的物件,同时也应该能够凸显“长江文化”、“水文化”的相关主题:如鸭脖、沙湖盐蛋、洪湖莲子、洪湖藕粉等,同时也包括围绕水资源、湖泊资源开发的水杉,与东湖相关的樱花、梅花等。这些最能代表武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每一件都是可以讲故事的。这一点也是可以被旅游景区借鉴,即深度挖掘旅游景区演艺项目的实体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事件,而不单把聚集点过多地放在景区已有的景点、观光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