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对什么都感兴趣吗?
(末尾有精华总结,实在没时间的朋友,可以顺滑直达)
1,你有没有越学习越迷茫,越努力越疲惫?
我们有一些人是这样的——
在公号里看到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好酷,于是觉得一定要开始学英语,逛简书看到有个大牛推荐书单,于是你觉得自己要跟上步伐,于是你照单买书,在朋友圈有人分享一个职场情商的课程,你觉得这个也是你需要的,你又报名参加,结果英语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没什么进步就放下了,书架上的书买来之后就一直放在那里,报名了好多微课真正认真去听的也很少,只是学点皮毛。
我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似乎学了很多,可是只要认真一想,似乎比以前还要焦虑和迷茫。
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只能在一两个领域做到卓越,我们却妄想短频快地成为十项全能,你以为你是超能洗衣液呀?
来源于网络与其无头苍蝇般到处学,不如找准定位深度学习。
我之前研究过《学习之道》(2位不同作者写的同名书,两本都不错)、《刻意练习》、《练习的心态》,就发现学习真的不是贪多贪量,而是要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习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和运行规律,发散性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有目的、有反馈地学习,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圈。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很舒服,那可能代表你在原地踏步或者走下坡路了,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一停下来就等于退步。
深度学习与深度工作本质相同,都是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心智力量,保持专注。
2,工作的深度,决定你成就的高度
《深度工作》是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为此我删掉了手机上50%的APP,包括一翻就上瘾的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还有用来追剧的爱奇艺、优酷、腾讯,关掉了微信朋友圈,我深深感受到了内心的安宁,“凭空”多出了很多时间。
这些APP用算法精心安排人们感兴趣的内容,争夺注意力,好吸引金主砸广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个一个24小时组成的,网络就像一只吸血虫,不断零零碎碎地吸走我们的血液,又让我们毫无察觉。
而“深度工作”,就是要去掉一切干扰,把注意力和时间像聚光灯一样集中起来,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难以复制的价值,成为不可替代者。
我上次的文章你安装了这么多APP,可有成就感?中有很多评论都表示现在工作效率低,太多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资讯、社交和游戏APP占据。
“是时候改变了”,在看完《深度工作》之后,我对自己说。你会发现当真的做到专注之后(比如我在码字期间,都是让手机一边待着凉快去),思维更开阔了,本来三小时的事两个小时就做完了,古人说,静能生慧,确实很有道理。
王通的《通知》一书中说,如若做到知则通之,通则智之,智则慧之,就不是一般人了。而深度工作,就是到达智慧的必经之路,放眼望去,哪项伟大的成就不是深度工作的结果?
董仲舒,这位汉代著名思想家曾有三年不窥园的故事,他的书房后面有一处新僻的花园,美不胜收,香气逼人,但他潜心于读书阅卷,竟三年不曾进院看一眼,这就是所谓的专注,而不是像我们那样,不管在想什么难题,只有手机滴答一下,毫无迟疑自动化地拿起手机......
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安排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他会隔绝一切人和事物(一般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盖茨提出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
3、《深度工作》最重要的几点建议
这本书一共16万字,240页,不喜欢或没时间看书的朋友看我这几点,加上我上篇你安装了这么多APP,可有成就感?也就基本够用了。
1、选择最适合你的深度模式?
要将深度工作融入到职业生活中,就需要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和时间合理选择深度模式。
禁欲模式:几乎与外界隔绝,对目标和准备非常明确,超乎寻常的独处能力,不需要过多与肤浅工作和与网络接触。
剧作家兼导演伍迪艾伦在1969年~2013年这44年里,编写并且导演了44部点电影,获得了23次奥斯卡奖提名——这个比例已经非常惊人。但他从来不用电脑,所有写作都也没有电子设备的干扰,靠着一部打字机完成了所有作品。
双峰模式: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就是这种模式的粉丝,因为他需要开咨询室和演讲,所以他无法像伍迪艾伦一样“禁欲”,所以他把时间分成两段,一段进行深度工作(一般会隐居到柏林根偏僻的乡野边),另一段做其他不需要深度的事情。
具体哪段时间为深度工作,这就看个人情况了,可以按周,比如前四天深度,后四天开放,也可以按月,或者按季度、年度,很多做学术的就是按年度,他们会选择夏季的时候做深度研究。
节奏模式:意思是规划一天深度工作的时间,变成常规习惯,创造成一种工作节奏,不需要去想就可以自动进入深度状态。
简书上很多人说的一个写作方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每天定在晚上8点到10点或者7点到8点写作,一到这个点,就把屁股坐到电脑面前,一是不给自己犯懒找借口的机会,二是有助于度过“万事开头难”的艰难期,三是自动化的运作,好习惯的培养,终身受益。
灵活模式:在日程安排中可以随时插入深度工作,也就是说随时进入专注的状态,在日常琐碎中都能挤出深度工作时间,这就是境界了。
2、训练自己的专注力,软件断舍离
先与那些没什么用但总是干扰你、打断你的APP软件说byebye,特别是像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这种标题党横行的资讯类软件,还有美女如云的直播社交软件,这都是让人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软件,我有次因为一条新闻打开了天天快报,之后就半天没有离开,太特么懂我了,全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记录深度工作的时间,慢慢叠加,不断提高,如果专注的时间不长,可以进行一些专注力的训练,多做需要持久注意力的事情,比如记忆一长串的数字,或者背诵什么内容。
来源于网络3、设置“下班时间”,给自己放松的时间
有些经常加班的人其实是因为效率太低,加班成习惯,白天工作的时候总觉得还有足够的时间,结果不断地加班,人又累,没有收到对等的回报,又会自怨自艾,陷入迷茫.....
设置下班时间,能让自己在上班期间保持专注,有时间的紧迫感,像作者5点半之后就不再工作,晚上陪伴家人和孩子,等孩子睡着,就开始写自己的书。我们很多人忙于工作,根本就没有闲暇时间,胡适说,“闲暇定终身”,所以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家人和自己。
研究证明,懂得深度工作后进行放松的人,创造力和专注力都会更强。
4、抓住重要的事情,确立引领性指标
80%的成就都是20%的事情决定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得去做,每天安排黄金时间完成最重要的事情,结果就不会差。
引领性目标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想在3个月内成为简书签约作者,一种方式是达到4000个喜欢,2000个关注,投稿到某一专题达到40篇,但这就叫滞后性目标,因为等到了三个月你衡量否成功的时候,这三个月已经过去了,你来不及再改变行为。
而引领性目标恰恰相反,它是指衡量了实现滞后性目标的新行为。还是以签约为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题重点写,每周多少篇,一周的文章平均每篇喜欢数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做到,就要分析哪里有问题做调整,这就是确立引领性目标。
总结:
1、人精力和时间有限,需要聚焦关注,关注点在哪,成长就在哪,不盲目去学习,不什么都去学,每一段时期学习1~2样,做到精专,融会贯通,学到本质。
2、深度学习是学习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和运行规律,发散性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有目的、有反馈地学习,而且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圈。
3、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让我们提升技能,创造新的价值,变得不可替代。
4、深度工作最重要的几点建议:
①选择最适合你的深度模式。建议节奏模式,规划一天深度工作的时间,比如早上7—8点深度写作。
②训练自己的专注力,软件断舍离。对一些无用但干扰你工作、让你分心上瘾的软件说byebye.
③设置“下班时间”,给自己放松和提升的时间。提高效率,工作时要有时间上的紧张感。
④抓住重要的事情,确立引领性指标。
送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的话给大家:“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与君共勉
有用的话不妨“喜欢❤”下我,在难以坚持的夜晚,我都会来看看你~
女神翻书:一个漂亮未遂的斜杆女青年,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老司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不好为人师,但偏是一枚知识分享讲师,现在简书分享我所读所学,将“知识料理”呈现给各位~
热文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