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交易:东西方不同的秩序来源

2024-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彭壮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想让她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或者不想让她做一件事情,会感觉非常难!

比如让她不过量吃零食,让她吃饭,让她与姐姐分开,晚上去另外一个地方睡觉等等....

我又不想强制性的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不想像《为何父母总是扫兴》里说的那样,通过打她一顿来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我不想告诉她:这就是规矩,所以你就得这么做。

于是我今天开始尝试给她植入两个个概念:交易和条件。

我允许她跟我谈条件,做交易。

02

一个人通过交易与条件,可以在潜意识里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交易就是在有限的资源里获取最大的个人选择满意度。

但允许“交易”并不是“自由放任”,自由是有边界的,在某些方面是必须强制暴力禁止和保障的,比如极端危险情况。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强调的是鼓励自由竞争、强调个人主义、保护私有财产和法治,弱化“计划”,促进“自发秩序”,看完《通往奴役之路》和《复杂》,会更加了解这种思想。

这种思想从亚当斯密开始一直到哈耶克,是现代商贸文明繁荣的基础,是“不控制的艺术”。

03

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展现的是另外一套关于“控制”的秩序,我认为这是一本被严重低估的小书,抓住了两千年来很多本质性的东西。

中华文明到现在为止拜托不掉的内核——中心化——这个是上上下下的共识。

以中心化为逻辑起点,有四项基本制度:郡县制、独尊儒术制、科举制和宏观经济制度。

其中宏观经济制度的循环框架是:收放之间,无限循环。

延伸到家庭教育,就是君臣父子。

比如典型的《红楼梦》时代,儿子对父权的体验也是收放之间,无限循环的:崇拜父亲、讨厌父亲、理解父亲、成为父亲。

贾宝玉是一个特例。

04

以“强制秩序”为基础的教育,必须有足量的暴力,可以威胁对方的东西,

关键词是控制。

以“自发秩序”为基础的教育,就像AI模型,必须有足够的数据和交易行为,才能涌现出更好的自由决策。

关键词是学习。

三、时间

1. 00:20-08:39 8h19min Sleep

2. 08:39-22:49 12h10min Get up, Wash up, Breakfast, Go to the temple to offer incense,Lunch,  Warm ourselives by a fireat my parents' house, Drive home, Supper, Lead generation,Playing mobile games, Lead generation, Take a shower, Meditate, Listen to audio

——彭壮20240210

2017 202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