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把双刃剑
要说人生孤独的时刻,真是如天上星星一样数也数不完,好似命中注定一般。
从记事起就觉得自己很孤单。那时不懂孤独。从小是在外婆姑姑等亲戚家流浪长大。尽管她们待我不薄,可成天见不到自己父母,回不到自己家中的那种感受,犹如偷吃了外婆家院子里那简陋葡萄架上未成熟青绿色的葡萄般酸酸楚楚。经常想起是有种泪流的冲动。
虽不懂孤独,但那时的感受是苦涩且无能为力的。都说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大,大概指的是普遍意义上的,性格开朗,乖巧可爱逗人喜欢的孩子吧。他们天生就有种勾引大人注意的表演能力,总是能察言观色,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演绎方式在一刹那间逗得大人们开怀大笑,大人们的爱心自然被激荡起来,愿意百忙之中抽身而出,逗逗,抱抱,亲亲小可爱。那样的孩子是幸福的。
可我估计那时的我是笨拙的,自尊心很强的,非常自卑的,不太擅长言辞的。嘴里总是不听使唤,怎么努力也挤不出那甜蜜蜜的词儿或者称呼来搏得大家开心。什么可爱无比或夸张的动作就更是不会了。称得上一个表演白痴。
外婆家两个亲舅舅,表兄妹五个。堂亲另算,加起来偌大一家人。按常理讲,这么多同龄或上下相差不大年纪的小朋友,是不缺少玩伴的。小朋友之间也会有竞争的,谁装得更可爱,更会表演,更懂大人的心,谁就常常被表扬,成为大人心中的乖宝宝,其他宝宝就成了多余似的,甚至是被批斗的厌恶的反面角色。
我想,我正是充当那最最反面角色的一员。除了本身不会表演,有点神经质外,还跟自己父母是否很有经济能力有一定关联。我母亲做小生意,文化不高,就像其他芸芸众生一样一年四季忙碌着,很少抽空来看望我。我相信她是非常想来探望我的。只因她太忙,生活的艰辛是那时的我不能明白的。可这并不太影响我在舅舅舅妈心中的可爱印象。但是我父亲就影响很大了。
曾经一度,我憎恨过他,不愿意见到他。认为是他让我羞愧和在外婆家没有地位。他笔墨比我那可爱的母亲多,他也做过会计。可致命的是他自命清高,不合群。他常常醉酒,经常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闲书到昼夜不分,天昏地暗的程度,荒废了工作。家里的重担和经济来源自然母亲要分担多些。父亲的心不在焉,直接导致了家里的不富裕。可不是吗?贫穷对人总是一种伤害。父亲虽然聪明绝顶,可在一大家人眼里,他就是个不务正业的闲人。 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只剩一堆堆被人抚摸多次,破旧不堪,布满灰尘的烂书,很大一部分是从出租书屋里拿来就没拿走的。
噢,不务正业,那是多么严重的毛病。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上梁不正下梁必定是歪的,再加之个性的乖张喜怒无常,不懂得掩饰,注定是不讨人欢心的。那么,一些内在和在外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我的童年必定就挂上了孤独的色彩。
从小就懂得,当一个人不受欢迎,不讨人喜欢的时刻,做什么都是错的,做什么努力似乎都于事无补。请原谅,看起来有点消极。于是,就懒得去管别人的脸色,爱做啥就做啥。至今都改不掉我行我素的作风,朋友们友爱地称它叫特立独行,实际心里明白着我那毛病呢,打幼儿时期就种下的,抑或说从娘胎里,更早,前世就注定了的。
至今都不太会照顾人,更不太会照顾人的情绪和情感,缘自于从小就没被人好好呵护和照顾过,来源于一个孤独的童年。
那时的我多以星星为伴,还好儿时的天空总是清爽明亮的,夜晚的星空也是一尘不染。外公教过一些星座给我。还有就是读书。外公家里人虽多,但奇怪的是他们都不太爱书,书比较少,比起我父亲来,一大家人收藏的书还没有父亲的四分之一多。这点是我感到唯一比较自信和自豪的地方。
儿时性格比较内向,很少跟着表亲们外出游玩,上街,走亲访友。因为走在一起我总感觉跟他们有距离,心灵上的距离,抑或自卑,抑或是本来他们不太喜欢。他们从小会玩好多种扑克牌,甚至麻将,在桌旁看着看着就会了。个个聪明伶俐,而我却怎么也学不会。注定不是同一世界的人。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就像易经八卦里的两极。孤独的童年,也不全是坏的。让我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自娱自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什么事情自己拿注意。老实说,生存能力满强的。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年轻的父母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很多小孩子都承受不来的,也有许多孩子走向了负面的一端。为了改掉自己的毛病,后来长大上学以及工作,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让自己平静,随和,与人友好相处,学习如何更好地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