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燃阅读心理文音驿站

读书笔记 ‖ 做才是得到

2022-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落雁沉鱼
做才是得到
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也说过:“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
比如,正当你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一下食物中毒,腹泻不止、痛苦不堪。本来身体好好的,突然就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 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瞬间就会变成痛苦,这即是“苦”,也称为“坏苦”。
有些当下过得较安乐的人,表面上好像没有受什么苦,但实际上,仍没有摆脱痛苦的本性,这即是“行苦”。 按佛教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 通常而言,行苦是很难体会到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用过一个比喻:就像人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虽然暂时没什么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肿痛、溃烂的危险就在,痛苦就可能随之而来。
听到别人的恶意中伤,没必要对此念念不忘,转头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别人吐出来的东西,自己又捡起来吃一样愚笨。
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如此恶意嫉妒别人,实际上是一种愚痴之举。其实你想过没有:你再怎么诅咒人家,也无法改变他福报的一丝一毫,反而只会让自己在起心动念间,大大损耗积之不易的福德? 莎士比亚说过:“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的确,人一旦有了嫉妒心,真的像着了魔一样,很多事情都不会去考虑。
古大德曾说,人分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心生嫉妒;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 ,如自己受苦。

文字摘自索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