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岑参之秋:我还是有一个升官的梦

2022-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笑作春风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 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注 《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四十岁,对于每个人而言可能都是一个坎儿,站在这个坎前,你会感慨年华逝去,你会叹息岁月如流,你会伤感青春不返……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不——服!

为什么不服呢?人到中年,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你不能停下,要像蜗牛一样慢慢地前行,就这样爬呀爬,爬着的姿态一点儿都不优雅。

普通人如此,伟大的人物更如此。中年,对于男人而言,可能还是一个黄金期,大多人已经居低位很久了,是该腾飞的时候了。

且看岑参的这首《秋夕读书幽兴》。

这首诗还有一个副标题:献兵部李侍郎。大家可能一下子就看出来,这是一首干谒诗。说白了,就是我现在官职太低,我想向上升一点。岑参是一个边塞诗人,但诗人的身份不足以让他升官,他应该还是能够带兵打仗的,所以他写这首诗送给兵部的老大。

写干谒诗不容易,就好像求人办事儿一样,这个口一张开,身子就矮了一截。自降身份是必须的,“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岑参从自伤身世开始写起:看,我都40多岁了,满头白发,才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这种自诉苦楚的说法,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就好像李密在《陈情表》中向皇帝诉苦一样,一上来就告诉皇帝,自己从小到大身世坎坷,遭受了种种艰难困苦。再想想刘姥姥进大观园,忍着耻辱含羞说自己家穷,卖惨的目的只有一个:换取同情。

卖惨,不能太过分,否则扮相太难看,恩公也看不上。

岑参的颔联笔锋一转,写到了眼前的秋景: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这句景色描写就极为高妙了,既是秋天傍晚的读书之景,又语义双关,因为一叶一草总关情啊!苔藓生长得那么好,满阶都是绿色,那是因为雨水的滋润。梧桐树满地黄叶,那是因为秋风送爽。人生,有了风雨相助,才能顺风顺水啊。

这一联写景太佳,帮岑参从卖惨的境地中拉了出来,使诗人显得卓然不群。

抬起头,岑参看到了秋日的高空。“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蝉,到了秋天,要努力向高树攀援;旅途的大雁飞过,哪一只都不想落在后面。这一联说得太明白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努力着追求高远,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么既然这样,岑参向他的上司李侍郎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老大,你可不要吝啬,就借点光给我吧!

不知道李侍郎读完岑参的这首诗是否借了点光给诗人,借与不借,从我们今人的眼里看来,都没那么重要了。可在当时,我想岑参一定把这件事看得很重,他已经放下了自己的尊严,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如果得不到回应,对他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话说回来,这么有才华的岑参不被任用,这个李侍郎不是也太有眼无珠了吗?还好,那是一个凭借才华就能被提拔的年代,无论你是否有官场资源,一首诗歌定乾坤,想来也是很美好的。

无论怎么样,岑参在人到中年时,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欲望,也算是努力争取过,无愧于自己的年华。他的诗歌非常明朗,有一种盛唐的大气之风。在岑参去世一百多年之后的晚唐,有一位叫杜荀鹤的诗人,也写了一首干谒诗: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这首诗写的也不错,同样从卖惨开始写起,但是边写遮掩自己内心的欲望,“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这句话是说:我就希望您把我这首诗读一下,我并不期望做官,就是想和您交流。这句话怎么听怎么别扭,想求官还摆出孤高的样子,有一种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一点都不爽快。

现实生活中,我还是喜欢岑参说话的直白,哪怕是升官发财的梦,咱也清楚地说出来:是的,我想要。过了中年,再不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晚了。


亲爱的朋友,我是热爱红楼热爱诗词的春风,若有缘相聚,邀您一路同行:

点下面蓝色链接成为春风旗下会员:

春风会员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

自主开通后我会接到通知,主动打赏返还200贝。如果贝不够,简信我,赠您180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