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士铨《岁暮到家》有感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管霆

寒假开始便和孩子一起坚持每天背诵古诗,今天读到蒋士铨的《岁暮到家》,或许正值岁尾的原因,触动了思乡之情,颇有感慨。

《岁暮到家》

蒋士铨(清)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一首好诗,既能表达作者的真性情,又能深入到读者内心深处,引起读者共鸣。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岁末归家的游子形象,面对家中父母见到儿子的欣喜之情、嘘寒问暖之态,作者内心定是百味杂陈,想到一年时间并未在家中尽孝,即使漂泊在外再不容易,也不忍心道出其中辛苦。

在浩瀚的诗歌长河中,写游子形象的很多,诗中“寒衣”“家信”等意象也中古诗中常见意象,在诗歌创造技巧上,本诗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是因为诗中不仅有游子,更有“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双亲。

说到类似题材,孟郊的《游子吟》更能被大家熟知。孟诗表现的是慈母面对即将离开的儿子的不舍与叮咛,蒋诗写的则是归家之时,父母的欣喜与爱怜,蒋士铨不愧是乾隆时期的大学者,在孟郊几百年之后,写出了可与之相媲美的诗歌。两首诗虽然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句句真情,字字珠玑。

“家信”的意象在古诗中更是常见,诗人们或科考,或游学,或为官,或躲避战乱。对离家在外的游子而言,一封家书,便是日日思念。“未得还乡泪欲珠,一书封了又踌躇。家人会得征夫电,门外西风即是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对在外的游子而言,一封家书又怎能写尽心里话?一封家书又何止万金呢?特别是记起袁凯的《京师得家书》“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是啊,多么直白、多么朴素的愿望,家人只希望游子早还乡!蒋士铨笔下的“家信”依旧是“墨痕新”或许是收到家书不久便匆匆赶回家了吧?

十多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多少国人的心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所以,游子们,还是少些“低徊愧人子”的踌躇,回家过年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