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保险公司到底差别在哪?大数据真相了

2019-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鱼儿财记

文/花不缺

01

保险业界,一直有句话叫:

能卖出保单不是本事,能让客户拿到赔付才是保险公司本事。

这句话代理人经常用:

拿来怼人,还也会显得高级。隐藏的含义,其实是:

别老贪小公司/互联网保险便宜,他们虽然卖得便宜,等到你理赔,你就哭死了。连人都找不到。

更有画面感的表述是:

“大保险公司有几千万客户,甚至国寿平安有上亿客户,如果出了问题是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所以很靠谱。相反小公司或者线上的公司,没准一年就要换好几个办公地址,出了事着急理赔,你都别想找到他们,找到了也是和你扯皮,为了我的未来,我多花点钱是值得的。名牌产品还服务好,价格看起来贵一些,实际上性价比高”

互联网保险,与代理人有天然利益冲突嘛。

可以理解。

仅仅依仗公司规模大、品牌大,就评定:小公司服务不好、理赔不好。就太失公允了。

咱好歹看看数据。

数据才是最不会骗人的。

02

对于客户来讲:

我买的某家保险公司产品,好不好:除了产品本身保得全不全。

剩下的就看:

1)重疾件均理赔额高不高。

我们通常讲: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件均理赔额,基本能判定:这家保险公司卖产品,卖得实不实诚。

也就是:我可以多付保费,买贵的、买大牌的,但同样赔付的也多。

逻辑才正常。

2)理赔率。也就是所有申请理赔的保单,成功获得理赔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数据能判定:保险公司的扯皮程度。

我们买保险,最担心的不就是保险公司赖皮么?

看这项数据,你心里就有底了。

3)理赔时效。不光要赔,还要赔得快才好。

要不然,这边火急火燎需要钱花;保险公司大半月都不能理赔、打款。这不是耽误事么?!

4)投诉率。

买保险,怎么样会产生投诉?

要么是销售纠纷投保的产品被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要么是理赔纠纷,申请理赔被拒赔、理赔慢、或者索要的资料太过繁琐。

看看投诉率,你能最大程度了解:

投保的某家公司保险,遇到麻烦的程度。

不过,这里也给我们提个醒:

要是真有保险公司敢为难你向银保监会投诉,是个好工具。每一期,保险公司的投诉率都会被记录下来并公示。

事关声誉,保险公司还是会相当重视的。

03

那么,我们一一来看看,这几个方面的具体数据:

1)重疾件均理赔额。

数据来源于: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年报/半年报。

花花为什么想写这个话题,也是因为:最近各家保险公司,陆续都已经出了2019年的理赔半年报啊。

以下,是我根据各大公司理赔半年统计的数据:

蓝框:理赔额前三;红框:理赔额倒数前三;

理赔额的前三名里,第一名第二名,都是没那么知名的公司,甚至规模比较小。

尤其弘康人寿,是一家一直走网销路线的保险公司。

但反而人家件均理赔额最高:19万45。

弘康2018年整年的重疾件均理赔额数据更高,达到25万。

理赔额,前三里:

大牌的保险公司,也只有华夏,能占个最末名次。

产品卖得最贵的平安呢?

重疾件均理赔额只有:7万37。

第二、第三大牌国寿、太平洋保险,重疾件均理赔额就更不能看了:分别只有3万零几百块,和4.39万。

线下大牌公司产品,买款保险每年保费动不动大几千,上万。

3万、4万的重疾理赔额,良心真都不会痛么?!

2)理赔率;

还是上面的那张图:

各家保险公司,不管大小,理赔率都达到97%以上。

绝大多数理赔率,还在98%以上。也就是:100个案件,最多也只有2、3个案件,会被拒赔,产生纠纷。

传说中:担心发生扯皮的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如果硬要分出个高低:

数据上,小公司赔付率,真不比大牌保险公司低啊。

3)理赔时效。

评估各家保险公司理赔时效,最准确的报告,就是来自:

银保监会披露的“北京地区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评价指标通报”。

也就是,各家公司,都以北京分公司平均理赔时效,来展示和代表整个公司的理赔时效情况。

今年5月,银保监会就已经在官网,披露了“一季度北京地区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评价指标通报”。

我们来看看具体数据:

蓝框:小牌;红框:大牌

虽然大牌保险公司,理赔时效,都在中上游;但理赔最快的,却并非大公司。

4)投诉率。

能反映有纠纷的,除了理赔率,再有就是:投诉率了

同样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这个数据就比较尴尬了:

1)投诉率高、且评分低保险公司,基本都是:

小保险公司、没那么知名的保险公司。

但我也比较纳闷:

这些投诉率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比如华汇、新光海航、富德生命等,我们极少见到他们代理人线下销售保险产品,也几乎不见他们有网销保险产品。

这么高的投诉率,真心不太能知道:是怎么来的。

2)投诉率低,综合评分高的保险公司,小保险公司也很多

尤其:主攻网销的弘康人寿表现亮眼,这家公司,已经是花花第二次赞它了。

投诉率低,综合评分高。

排名第二。

打败了大牌的平安、国寿、太平洋。

要说原因的话:

这家,是最早开启“性价比”保险产品,以口碑相传营销策略,攻占市场的保险公司。

也就是说:

现在互联网保险竟相的争夺“性价比之王”,都是弘康人寿先搭好的擂台。

嗯,基本要说的都说完了。

最后,总结一句吧:

如果担心理赔好不好、赔的快不快、产品卖得实不实诚:

口头下的判定没有真实性,数据!数据!才准确。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鱼保小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