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育己育儿在路上婚姻育儿

陪读日记 -30|契机

2018-04-28  本文已影响152人  安水如
陪读日记 -30|契机

文|安水如,图|网络

参赛编号:759

人其实是可以负重而学,负压而学的。只不过,在人的一生当中,相对而言,对于多数人来说,快乐学习所产生的效果,要有效许多。但这不意味着说,我们需要如此的心惊胆战,以至于孩子一丁点的委屈,难过,伤心都不舍得。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偶尔地,难免地,会是有些委屈,难受,与伤心,就是尹建莉老师家的孩子圆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难过,委屈,难受,不被理解的时候。面对孩子的难过,委屈,难受,我们需要给予适当地疏导,与宽慰,乃至化疑。

记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圆圆就有过幼儿园回来,不愉快的时候,那孩子画的河水颜色,是红色的,没能被老师选中,贴于中堂,因为,正确的河水颜色,应该是蓝色的,而她却画错了颜色。尹建莉了解之后,就带孩子去玩水,把水倒红盆里,然后,孩子看见,脸盆的水,是红色的;把水倒碗里,那水是白色的,把水倒其他地方,那颜色又不大一样。在这过程中,孩子内心深处,关于“河流该画成什么颜色”,“要如何画画”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尹建莉在书中有提到说,“画画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好看,自己觉得好,那就画成任何一种颜色的河流,都是可以的”。

你“圆圆上幼儿园时,有一学期幼儿园要开设几个特长班,每周上两次课,一学期300元,谁想上谁上。班里的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地要报名,这个报舞蹈班,那个报唱歌班。圆圆从小爱画画,她说想报画画班,我们就给她报了名。
特长班开课后,圆圆每周从幼儿园里带回两张她上课画的画,都是些铅笔画,各种小动物。这些都是按照老师给的范例临摹出来的,老师在上面给打分。从她这里我知道,老师的打分是以像不像为标准的。画得越像,打的分越高。
这以后,圆圆画画开始力求“像”了。她很聪慧,在老师的要求下,画得确实是越来越像,分也得得越来越高。可是我也同时有点遗憾地发现,她画中的线条越来越胆怯。为了画得像,她要不断地用橡皮擦,一次次地修改。与她以前拿一枝铅笔无所顾忌、挥洒自如地画出来的那些画相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小气与拘谨。
过了一段时间,开始画彩笔画,圆圆非常高兴。她喜欢彩色的画。有一天,绘画班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人画一幅表示到野外玩耍的画,说要挑一些好的挂到幼儿园大厅里展览。
圆圆从幼儿园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她的彩笔,找了张大纸画起来0她画得非常投入,拿起这根笔放下那根笔的,连我们叫她吃饭都有点不愿意。她一胡一 乱吃了几口,就又去画。到我洗完碗后,她也画完了,得意洋洋地拿来给我看。
我的第一感觉是她画得很用心,颜色也配得很好。一朵红红的太一陽一放着五颜六色的光,像一朵花一样。以纸的白色作天空,上面浮着几片淡蓝色的云。下面是绿草地,草地上有几个小女孩手拉着手玩。小女孩们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流是粉色的,这是女儿喜欢的颜色。她为了让人能明白这是河流,特意在河流里画上了波纹和小鱼。
看着这样一张出自5岁小女孩之手,线条笨拙稚嫩,用色大胆夸张的画,我心里为孩子这份天真愉快,为天真所带来的艺术创作中的无所羁绊而微微感动着。我真诚地夸奖圆圆,“画得真好!”她受到夸奖,很高兴。
她从来没有这么用心去画一张画,自己也认为画得很好,感觉比较有把握被选上贴到大厅里,就对我说:“妈妈,要是我的画贴到大厅里,你每天接我都能看到。”我说我一定要每天都看一看。
我让圆圆赶快把画收起来睡觉,她往小书包里装时怕折了,我就给她找了张报纸把画卷了,她小心地放到书包里。
第二天下午,我去接圆圆,看见她像往常一样高兴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她高兴地跑过来。我拉着她的小手走到大厅时,她忽然想起什么,扯扯我的手,抬起头看着我,脸上浮起一片委屈。我问怎么了,她说,妈妈,我的画没选上。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赶快给她擦擦眼泪,问为什么。她小嘴噘一噘,停顿了一会儿,才低低地说:“因为我把小河画成粉色的了。”我问:“画成粉色的不好吗?”
“老师说小河是蓝色的,不能画成粉色的。还有,白云也不能画成蓝色的。我画错了。”女儿说得神色黯然。
我心里忽然被什么钝钝地击了一下,一张画不能被选上倒无所谓,但因为这样的原因不能被选上,并且导致孩子说她“画错了”,这样一种认识被灌输到她小小的心中,却深深地让我有一种受伤感。
我心疼地抱起圆圆,亲亲她的小脸蛋。我说:没关系,宝贝,你不要在意,没选上就没选上吧。圆圆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我带着圆圆往家走,一路思考就这件事我应该对她讲些什么。我问她,画一交一 给老师了吗?她说没选上就不用一交一 ,带回来了,在书包里。
回到家里,我让圆圆把画拿出来,她从书包里取出画,已被她折得皱巴巴的。
我把她抱在腿上,和她一起看这张画。我问她:“你为什么要把河流画成粉色的呢?”她想了想,嘟哝说:“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觉得粉色的好看。”
我说:“对,画画就是为了好看,所以我们说一张画,只能说它好看不好看,不能说它对或者错,是不是?”圆圆听了,有点认同,点点头,忽然又否定了,说:“小河不是粉色的,是蓝色的,我就是画错了。”我问她,怎么知道小河是蓝色的而不是粉色的呢?
我知道她实际上是没有见过青草地上的小河的,她的经验是来源于以前看过的一些书画刊物和老师今天的观点。我的问题圆圆回答不出,她想了想,有点不耐烦地说,“反正就是蓝的嘛。”
我说,走,咱们看看水是什么颜色,起身领她往厨房走去。
我拿出一只白色磁碗,接了一碗水,放到桌子上,问圆圆是什么颜色。她看了看,有点为难,看看我,不知该说是什么颜色。我问她是蓝色的吗,她摇摇头。我追问是什么颜色,她想了半天,别别扭扭吐出“白色”两个字。
我又找了一只红色的小塑料盆,把水倒进去,问她:“是白色的吗?”她看看红色盈盈的水,不好意思了。看看我,狡黠地反问:“你说是什么颜色?”
我笑笑,拿起红色塑料盆,把水流细细地倒入水池,一边倒一边说:“你看,水是透明的,很清亮,它没有颜色,是不是?”圆圆听我这样说,好奇地把一根小手指放到水流下,让水顺着指头再流下去。水流完了,她抬起头来看看我,有点感叹地说:“水没有颜色!”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说,你说对了。于是言归正传,领着她回到她的画上。
我重新抱起她,拿起她的画,问她,那你说,河流该画成什么颜色?圆圆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画成没有颜色的。”我问:“那你该用哪根笔画呢?”她正要说,又一下子语塞了,回答不上来。
我笑了,“没有一根笔是没有颜色的,对不对?”圆圆点点头。我继续问,“那你说,河流到底该怎么画呢?”圆圆眨巴着眼,困惑地看着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到这里,河流已是无法画出了。我看这个小小的人如此迷惘,心疼地亲亲她的小脸蛋。
为了还原她河流的色彩,我不得不先消灭河流的颜色。
于是我慢慢对圆圆说:没有谁可以规定小河必须画成蓝的,小河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画画儿的时候,总得用一种颜色把它画出来呀。如果画画儿只能画真实的颜色,那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支可以画小河的笔,对不对?圆圆点点头。
我继续说:还有很多其它东西,在我们的彩笔里也找不到它们的颜色,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画出来。所以你要记住,一张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对或者错。你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它可以是任何颜色。
解决了河流的颜色问题,圆圆愉快地玩去了。我心中却又是忧虑又是无奈,我企图以这样的观念影响女儿,呵护她的想象力。可我如何敢领着年幼的孩子,以她的稚嫩,去迎战教育中的种种不妥。最现实的比如以后上不上这个绘画班的问题——
继续上这个班,就得听老师的话,就不能把河流画成粉色的。每一次上课,老师都给孩子们一个画画儿的框框,孩子的想象力会被一点点扼杀。这样的绘画班,只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加速度地贫乏。如果不上,当别的小朋友到特长班上课时,女儿坐在小椅子上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往外走,她小小的心一定是充满委屈的,她怎么能理解突然中止她上绘画班的缘由呢?我的这样一种担忧如何能向她解释得清楚?
我叹口气,心里真希望幼儿园取消绘画班,那样的话,让我再一交一 300元也愿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1.河流也可以是粉色的》”

孩子还小,在绘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在想象中完成,她觉得红色就是对的,她理解不了老师的那个答案,一定要是蓝色的。尹建莉用脸盆、瓷碗等,直接实践,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心的最深处,笃信自己,开心绘画。在我看来,尹建莉老师不仅仅是在呵护孩子的想象力,还是在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是尽可能地照顾孩子的那份心情。一般而言,孩子较为敏感,别人的批评,次数多了,容易打击掉那内在里头的激情与自信,当然,个别的孩子,越是打击,越是坚定,越是执着,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与方向。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而这样的孩子,其实也是不一般的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打击中走向叛逆,乃至于毁灭。

所以说,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其实不仅仅是了解孩子,而且还应该是孩子的解心高手,是相当懂得如何平衡一个人身心状态的好手儿。我们不仅仅是在与孩子进行密切的相处,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陪着孩子阅读书籍,观看视频资料,带着自家孩子,出门玩耍儿,我们还应该是时刻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动态,一旦发现孩子的身心波动,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自家孩子进行适当的疏导,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份拥抱,都是足够份量,是相当可以的。

当然了,尹建莉老师在书中并没有详细说到,那一天,她与孩子的更多其他别的对话,她只是集中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对孩子想象力呵护的重要性。实际上,对于孩子而言,她的想象是,水是可以红色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种颜色,而老师却说水是蓝色的,而且必须是蓝色的,这时,孩子的内心深处,也许会有冲突,为什么会这样呢,得知自己可以是绘画任何一种颜色河流之后,也许孩子那骄傲的尾巴,就慢慢露出来的了,弄不好还会因此贬低老师,深觉幼儿园老师无能。

这时,教育的契机,就来的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答案,往往能够把自家孩子给引向不同的领域,造就不同的姿态。我就曾有翻读一资料,那是一位比较有社会地位的人,在面对教科书等问题上,站在孩子的立场,支持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嘲讽学校老师及教科书,而且那姿态,在我看来就是相当尖锐的了。事情的起因就是他家孩子从小博览群书,但在考试的时候,没能按老师要求作答,导致的结果就是,那孩子每次都没法拿到高分,而且那考试分数,越来越低的了。家长为此认真研究教科书与课外书,并由此批判教科书、学校老师。

说真的,我并不那么认可,这样的一种文人姿态,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们因这因那往往会是造就不同的自我局限,其在位,也往往会有诸多的身不由己,与无可奈何,我们应该是给予包容,理解,并有所懂得。只要老师不会太过于过分,危及到孩子了,我们都没有必要去对老师进行一番挖苦。老师在那位置,担当教职,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就那文人家的孩子,要考试高分,很简单,就是教导孩子,每一次考试都尽可能地按照教科书作答,喜欢阅读,爱好阅读,这是可以的,但博览群书要与教科书的试卷作答,区别对待。而且是,每一天的课外书阅读,都应该是在作业完成之后。学生要有学生的姿态,在学生的时候,就该是用功学习,阅读课外书是成长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成长的唯一。我们的成长,绝大多数人都还是离不开学校的,更是离不开实践,在孩子成长的环境里,体察社会,观察人的活动,并与之有所互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