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变化本身,从不确定中获得收益
在看《反脆弱》以前,我觉得我需要一针合适于我的强心剂,事实证明第六感这回事基本不会错,唯一一本从序言都反复读三遍的书。
我不确定自己是个异常脆弱的人,或是异常反脆弱的人,我想或许因为足够脆弱所以足够反脆弱。
反脆弱: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
生活就是变化本身,从不确定中获得收益看书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人一直要追求快乐?快乐的标准是什么?
后来发现:想要在无常中独善其身,唯一需要纠正的就是不要去追求快乐,而是允许失意发生并时刻为失意做准备。
类似逻辑错误还有常见的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我唯一认同的是人性本贱。
安逸使人堕落,压力的量级让人变得坚韧。
初阶:西典军校式家教
“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不用告诉我原因和你的过程,所有人都只关注结果”
“如果抱怨有用,每个人都抱怨就好了,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要么不做一件事,要么就做到最好”
“你透支是你的问题,一没有賺钱能力,收入不及开支,二没有金钱管理的能力,两者都是你的问题,所以你为什么给我打电话让我为你买单?”
“谁都靠不住,你依靠什么都会离开你,你要有独立的资本”
类似语录贯穿我所有的成长经历,需要被理解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安慰的时候,得到的只有冰冷又决绝的求助于自己的思维模式。
这在学生时代尤其独生子家庭比比皆是的背景,对比感是极为尖锐的,我曾经不解困惑甚至绝望。
后来我发现了以上带给我致命的好处:几乎不抱怨不问感受只解决问题,一切问题从自己身上找答案,对于目标有着极为坚韧的定力。
它让我果敢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而好处是比他人更高效,自然得到的比他人更多。
尝过从痛苦中获取更高阶自己并享受胜利果实,所以它会打磨遇难则强的内核,一股对内的狠劲。
就像黑手党的老大,不出意外都是话最少的。
中阶:不得善终的感情
经历浅薄的人喜欢嗔怪他人,经历一般的人喜欢怪罪自己,经历丰富的人明白一切有定数,不是线性思维你越好他人越珍惜结局越圆满。
比如A的特性: 无故消失,不沟通不解释
后来在冗长的不解中,从自己身上疯狂找原因,再到从他人身上企图得到答案都无解后领悟了一段话:
“当一个男人决定消失的时候,接受他的选择。接受对方的任何选择,他决定来或者去,这里面有你与他各自的责任。先处理你自己的部分。对方不是你的工具,你的牵挂也没有任何理由成为他的牢狱。把他放下。如果没有把煎熬转化为醒悟,所谓的爱,不过是在自伤,伤人。受苦是好的。如果受苦最终让我们能够明白爱的真义。"
比如B的特性:一个永远理性精密的机器人
在常人眼里一定会给予安慰歉意或是理解的时候,对方给我的回应只有再熟悉不过的家教信条,即使不好的结果源自两个人,对方占部分责任的时候。
对方永远是一个老师的身份,或君王的姿态,从原生家庭的匮乏到单枪匹马走南闯北完成原始积累的人,对待亲密关系会不自觉卸下铠甲。
软肋需要被回应的时候,无论事情轻重缓急,无论事实上对方有多清晰人性,他永远选择给我更为致命的一剑。
步骤为:中断 - 对方的承受量级 - 对方的处理方式 - 无止尽的沉默
然而不得不提及对方的在于: 这是我见过最真实也是最实在的人,除情绪价值上的亏欠。
遇到最关键最核心最需要解决通道的时候从不掉链子,这和常见的口蜜腹剑相比,我还是更接受这样,没有那么多的表演取悦。
并且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源于过往经历,哪儿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果敢决绝情绪稳定?
因为B,我开始浴火重生。
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带我看深渊,他让我深刻进而步入通透的初阶,他让我有了一定思维上俯瞰的基石。
不仅如此,我也不再渴望谁为我的匮乏买单,不再期待谁为我的怯懦弱小而买单。
宠爱是一个极富不平等的词性,它意味着一个人要不断满足另一个人的欠缺做补给去持续一段关系。
如果未来我有一个女儿,我会告诉她: 去爱那些优秀的男人,去经历去尝试,去放肆去伤心,去领悟去进阶。
一个一直碌碌无为的人,一定有着致命缺陷,可能智商可能情商可能见识可能习惯,一个平庸的人只会带领另一个人走向平庸,麻木的应付着生活,没有自己的体系随波逐流至死。
生活就是变化本身,从不确定中获得收益后阶: 事业是女人的春药
这一段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条路将是最长也会是最为挑战的必经之路。
这一路的打磨历历在目,深夜痛哭已经不算什么,失眠心慌心悸急到一夜长黑斑,最快节奏的时候平均睡眠不足4小时是常态。上下压力一个人扛,不断出现的黑天鹅事件,经历对一个人的打磨是最造不了假的,这不是包装可以做到的。
优势可能在于基本可以做到说话就是生产力,无论面对任何人群,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认同或者信任。不同人群包括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
情绪管理能力也比最初的自己高出几个量级,基本可以做到任何时候不失控,谋定而后动。在择人识人方面更能去伪存真,更懂人性更知分寸,同时也更能分辨信息不容易被迷惑更不容易被带节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未来吃亏或者走弯路的概率。
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陈丹青《荒废集》
然而,在“三年一代人”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学习的习惯才是致命点,三年可以怕你很多案例成为昨日黄花。
保持对生活,对社会的敏锐度,新鲜的体感,是避免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唯一出路。
在一个消灭你不用通知你的时代,宁做一个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去做一个极为聪明但是脆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