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沟通

2024-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狼外婆的兔子

今天分享一个咨询,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沟通中的防御和攻击的情况:

(内容已经做过处理,没有个人隐私和身份特征哈。)

来访者聊天前客客气气,也说自己知道自己有问题,需要改变。

可是当说起问题的时候,味儿就变了。

一个孩子情绪状态有问题是天生性格敏感……

另一个孩子状态有问题现在不学习各种问题是因为有一个指标不对注意力缺陷,吃药了也没好,那也没办法,天生的;

老公不沟通,不配合,不管事,这是脾气问题,

两个人长久不说话,说话就吵架,结婚多年的夫妻时间久了应该都这样的……

然后,最后问她,那你觉得你舒服不?你找我是想干啥?

她说:我也很痛苦啊,那我也改变不了啊。为啥要我改变?我也委屈啊,我尽心尽力付出,对得住所有人。谁家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啊,都有问题啊,都有负面情绪啊~老师,你单身没有家庭你孩子大了你不懂,你体会不到。

我说:虽然我现在没有老公但是我也知道所有的问题归因是要可以让自己解决问题才行,如果你自洽了,你放下了舒服了,那就没问题。如果你不舒服还一直都说别人的问题,还一直跟自己说忍着,那就是逃避啊。

她说:哎~老师,你别激动啊,你激动啥?我没说啥啊?我实话实说啊~我看你情绪激动啊……

我说:我刚才听你那么说不舒服啊,而且我只是给你强调问题,你不能说我强调的语调就是激动,就有问题啊……

她说:我理解啊,可是你刚才就是激动了,有情绪了啊。不知道你为啥突然激动了啊,我啥也没说啊……

最后的最后,我意识到她其实认为她想改变,潜意识里坚决维护自己的正确性和自己受害者的身份,那选择就尊重他人命运,也算是客客气气的结束沟通。

解析一下:

第一,归因问题,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请注意归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让自己舒服,或者放下问题,让自己释怀,如果都做不到,都说是别人的问题,客观的因素,等等这些无法改变又无法解决的事情上,那就是自我欺骗,逃避责任了。

第二,这世界其实规律简单,起点决定终点,爱的终点就算是爱,控制的起点终点被控制,伤害的终点就是被伤害,我们不一定能看到自己潜意识的起心动念,但是可以参考事实结果。结果不对,起点一定有偏差。因果不空,学会反向倒推,才能窥见自己内心一二。

第三,任何时候对别人经历的蔑视都是一种身份层面的攻击。

这种逻辑就像是你去找医生看病,不会要求医生把你所有的病得一遍吧?

话说回来,亲子关系是我们和童年的自己投影,我们也是每个人都做过孩子吧?如何被养育,成长的心路历程不是都亲身体验过么?

亲密关系指向的是我们和自己原生家庭的映射,心的外面没有别人,你自己爱不爱自己,你了不了解自己,你认不认同自己,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相信有人爱你,会不会经营关系,扣问下自己呢?

有的人从自己身上解题,有的人从关系中照见自己来解题,不代表都要一模一样经历。这本身就是一种针对对话者身份层面的推翻和否定。那如果按这个逻辑,我要做婚姻家庭咨询,我就必须找个人结婚生个一样大的娃把这些都经历一遍才有资格?[捂脸]

第四,任何沟通中的问题就是看表达和互动,如果你以对方语气和情绪变化去揪着不放,也是一种攻击,耍赖:你看,你有情绪了,你生气了,所以呢?你有问题啊。

没人可以在任何沟通中做到语气和情绪没有起伏,尤其是当你先暗戳戳冒犯别人的时候,当然,AI可以,但是AI不能陪你过日子。

如果沟通用以上几种防御和攻击的方式,基本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独孤求败吧,基本上属于是。

绝大多数人遇到了这种基本上就是,被打败,逃跑,回避沟通和相处,或者被激怒失控,然后让她站在道德和情感冷静的制高点继续批判……

如果自己在日常中有这种沟通的状态,那……嗯……引以为戒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