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只大闸蟹都以出自“阳澄湖”为荣
文/程彦暄
每至农历八九月,最是品蟹好时节。如今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收入越来越多高,对于衣食住行的“标准”也在“水涨船高”。“不差钱儿”在带来高享受的同时,一个问题也越发的凸显,那便是高端的“赝品”,奢侈的“假货”日益充斥着市场,不仅欺骗着消费者的味觉,更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
说起蟹,阳澄湖大闸蟹之名可谓是“如雷贯耳”。然据公开数据,2017年,阳澄湖大闸蟹真实产量为1600吨左右,市值约3亿元。但2017年阳澄湖大闸蟹的总营销额约为300亿元。由此推算,市场上99%的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更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9月21日,阳澄湖开湖捕蟹,据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预测,今年总产量约1300吨。
老话儿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如今却俨然成了“套牌的螃蟹好卖钱,假冒的螃蟹味更香”,乃至于“阳澄湖洗澡蟹”一词笑谈于坊间,讽刺之意溢于言表。
之所以如此,一则是消费者难辨真伪,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花高价纵使被“坑”,买不到上乘的阳澄湖大闸蟹,起码能买到正宗货;二则是商家缺乏诚信,总喜欢通过一些华而不实、偷梁换柱、滥竽充数的小手段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借以谋取高额利润;三则是阳澄湖大闸蟹被名声所累,故而招致各种套牌、假冒行为的出现,外加一些监管盲区与漏洞,方使得这些冒牌蟹屡禁不止、屡卖不绝、屡屡得逞。
面对这些洗澡蟹、套牌蟹、假冒蟹,我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阳澄湖”虽假,好在大闸蟹是真,品牌虽不正宗,但“味道”依然可口,钱虽花得冤枉,但蟹的营养价值、品尝价值以及沟通情感的价值相较于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而言并不逊色,如此也算欣慰。
经济学上讲“谷贱伤农”,指的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正是因为阳澄湖大战蟹每年的产量有限,故而才导致“物以稀为贵”,进而引得八方蟹商纷纷来蹭名气、借地气、抬身价、卖高价。从而形成了一种劣性循环,即阳澄湖大闸蟹产量越低,欲购者越多,价格越高,假货越多,消费者被“坑”的越惨。
作为淡水蟹,阳澄湖大闸蟹也好,其他江河湖蟹也罢,与其说是口感、营养价值决定了它们的身价,不如说是苏州的蟹文化做的更成功。吃蟹,品牌第一,口感次之,而后才是营养、做法、吃法等等。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能分清螃蟹公母者甚多,然能区分出螃蟹产地者恐寥寥无几。所谓的讲究根本不在于大闸蟹本身,全在于螃蟹身后的品牌价值文化。
既如此,各地何不深挖自身文化,打响当地品牌,同阳澄湖大闸蟹展开差异化竞争,既让本地蟹商免于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也可带动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更能给消费者以多种选择,进而均衡市场,提升大闸蟹的性价比,提高购买力,增强幸福感。
月是故乡明,蟹是家乡好,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地螃蟹讲述一地文化,一家独大不算强,“百家争鸣”才叫好。未来,我们更愿见证的螃蟹市场是:阳澄湖大闸蟹好,太湖大闸蟹优,北方水塘大闸蟹口感好,南方河湖大闸蟹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