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圣经》从猿到人--营养与进化
第3章 从猿到人--营养与进化
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老得多。你活动着的身体是人类数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果。在这些岁月里的大部分时间当中,你生活的环境和吃的食物都与今日想去甚远。了解进化的动力,可以为促进健康提供重要的启示。
要不要补充维生素C
以维生素C为例: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能在体内制造维生素C,所以它们不用摄入这种物质。但豚鼠,食水果蝙蝠,红尾夜莺和灵长类动物,也包括人,属于例外。多数动物每天能够制造相当于3000-16000毫克的维生素C--与推荐每日摄入量的60毫克相差较大,与已知能够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风险的维生素C摄入水平更为一致。实际上,能够制造维生素C的动物们对多数癌症和病毒性疾病是具有免疫力的。
莱纳斯.鲍林猜想,人类本来是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C的,但因为长期以大量水果为食,渐渐丧失了这种能力,因为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实际上,人类和其他丧失这种功能的动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我们过去和它们一样,都具有大量吃水果的膳食模式。然而,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当中,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的情况,这一点可以用人类高发感染性疾病以及多发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相关的疾病的事实证明。一只大猩猩每天摄入量高达3000毫克的维生素C(相当于66个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而许多儿童平均每周只吃1个水果,得到30毫克的维生素C,成年人的瓶颈维生素C摄入量大约是3个水果,大约90毫克。这种与我们的进化机制想矛盾的低摄入水平,显然不足以维持最佳的健康水准。因为各年龄层的人,均比大猩猩体型小,所以,人每天吃22个橙子或许是合适的--但是吃1片1克的维生素C药片比吃橙子容易得多!
人类水生理论
人类进化的一大谜团涉及到我们是怎样变成直立行走的,又怎样发展出如此复杂的大脑,灵巧的双手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按照身体质量的比例来说,我们的大脑比与我们一起进化的几乎所有其他动物要大10倍。人们都承认,我们与树居的灵长类动物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特点,比如黑猩猩婴儿和人类婴儿都有“握持”反射,即善于在树枝上荡来荡去。那么,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类的特点究竟是怎样发展出来的呢?
一个在科学界中逐渐得到确认的理论是,从营养学角度来说, 我们的祖先,可能选择了一个最好的生活环境。按照《营养与进化》一书的作者米切尔.克劳福德教授和戴维.马什教授的看法,物种的生存环境是决定其进化与否的一个主要因素。加拿大维克多利亚大学生物学教授德瑞克.埃利斯相信,在我们祖先进化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充分利用了水边养分丰富的环境,吃贝类,甲壳类和鱼类,从而得到高水平的必需脂肪酸和多种营养素,这些物质都是发展人类复杂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必需物质。只有水生哺乳动物,才能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