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案”的思考
2021年8月26日,吴谢宇因为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
从2015年7月10日作案,到2016年2月14日案发,到2019年4月21日被抓。北大才子,”天才少年”吴谢宇,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弑母案,这个案件带给人的不仅是震惊和残忍,还有更多的惋惜和不解。
吴谢宇,1994年10月生人。这样算来,作案时21岁,还只是北大的一名大三学生。还未有真正的步入社会,是一名单纯的在校大学生,从媒体资讯看,作案动机是”为了让母亲摆脱他所看到的痛苦状态,是帮着妈妈解脱”而杀死妈妈。
从媒体关于庭审现场的报道,我有注意到两点:1,他沉溺于电影和小说,总是通过妈妈喜欢的电影和小说,去推断妈妈的想法。且自以为是。2.过度敏感,思想受局限,对爸爸妈妈过分的依赖和关注。
妈妈提起几次张国荣,他就觉得妈妈想要像张国荣一样自杀。(我想到的是,张那么帅,唱歌,演戏那么棒,那样结束自己,好可惜。)
妈妈喜欢《红楼梦》,喜欢黛玉。他的推论是,爸爸不在了,妈妈整天一定像黛玉一样难过,痛不欲生。(我的理解是”妈妈”喜欢文学,是个唉读书的人。)
为什么他对妈妈的解读这么的细微和扭曲?为什么他对爸爸妈妈有那么强的依赖?给我的感觉有些病态,究竟是性格遗传还是后天因素所致不好判断,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他把爸爸妈妈的赞扬,当成他活着的唯一动力,所以他一门心思的努力学习。给我的感觉是,他童年接触的世界太狭隘了,除了爸爸妈妈,他不了解其他的事物,更没有其他的乐趣。没有注意过春天的鲜花,夏日的蝉鸣。也没有过小伙伴游戏的快乐,长辈身边慈爱的温情。他的世界可能是封闭的,里面只住着他和爸爸妈妈。当爸爸去世, 这个封闭空间的平衡被打破,他的心理失衡,钻牛角尖 ,又在他仅知的小说和电影中类似的情节里去扑捉解决问题的方案,依张国荣,林黛玉去推断母亲的状态和想法,做出弑母——帮母解脱的判断,并依做学问的思维去计划和实施方案,结果造成这样的人间悲剧。
写到这里,我好像有点看懂了吴谢宇,他的成长期像是一个被层层包裹,圈进在没有出口的蚕茧里,他一直不曾冲破这圈禁,也一直没想去打破。这是个”学霸”,看起来更是个对现实世界毫无认知的”书呆子”。他活在书里,”书”加爸爸妈妈构成了他的世界,他是个与现实隔离脱节的存在。
这个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从他的供述中能明显感觉到他生命的脆弱和枯竭,那里面没有太阳月亮,微风细雨,除了学习带给他爸爸妈妈的赞扬,他一无所有,可悲,可怜!
我想,让孩子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并能拥有正确的”爱”的打开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吴谢宇事件是个人悲剧,更是家庭悲剧,给我们今天的更多家庭,家长提出了深深的警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