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恋:生活的平实
第二遍看美国电影《大河恋》,依旧会被电影所感动。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叙述非常平淡,无非就是描写了一个发生在美国蒙大拿州小镇上一家四口的家庭故事:牧师麦考连有两个儿子,哥哥诺曼天生稳重,做人踏实沉稳,做事循规蹈矩,具有非常强烈的文艺气息,最后选择了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稳定生活,直到终老;弟弟保罗却与哥哥的个性截然相反,从小就性格倔强,放荡不羁,并且喜欢挑战生活,结果因欠下赌债,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死于非命。
电影以老诺曼的回忆开始,用他的口吻讲述了哥俩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在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中,保罗回首昔日的时光,温情与柔美成为主色调,尤其是在他想起那个狂荡不羁的弟弟时,给出了“他是完美的”的评价,这与他的父亲麦考连在儿子死去时给出的评价如出一辙。就像电影中诺曼说的那样:“那些最亲近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最捉摸不透的人。但我们仍然可以爱他们,我们完全可以去爱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人。”人会夸大自己不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对于保守的、稳重的、平静的哥哥诺曼来说,聪明的、自由的、冒险的、不羁的弟弟保罗具有永远的魅力。因为保罗是诺曼从心底渴望成为的样子。当我们所不具备某些方面的性格特点时,我们在潜意识中其实是渴望拥有的,就像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七月和安生那样,比如一个看似日常循规蹈矩老实本分的人,其实他内心也有渴望自由热情如火的时候;一个看似整天不爱读书脑袋空空的人,其实他也羡慕那些学识渊博出口成章的人;一个天天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可能更喜欢与那些颇具江湖豪气的大哥做朋友……当保罗和印度安女朋友在舞池中旁若无人地舞蹈时,诺曼目光中流露出的是羡慕与赞叹,他何尝不是在渴望自己也能成为舞池中潇洒自若的弟弟保罗呢?对于严肃认真的牧师父亲来说,小儿子的言行举止都有过分的地方,但他最终却给出他“完美的”评价,这不仅仅是源自于亲情,还来源于父亲内心深处对保罗的认同。他也清楚儿子的缺点,但他依旧能够包容儿子的一切不完美,因为亲人之间的爱是最无私的,哪怕是缺点,依旧是所爱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天下的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道理一样。
电影的名字叫《大河恋》,在影片中曾多次出现父子三人在河边钓鱼的场景。对于这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来说,河流就是连接一家人的重要纽带,也暗喻着保罗的回忆就像这条绵延不断的河流一样,时而平静舒缓,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珠花四溅……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条河流,起初细小狭窄,局限在两岸之间;继而热情澎湃地冲过岩石,飞流直下;渐渐地,河流变宽,两岸远离,河水静静地流淌;最后,看不出有片刻的停歇,河水融入大海,失去了作为个体的存在,没有丝毫的痛楚。由于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所以在看这部电影时,总能让我想起《燃情岁月》里面那个崔斯汀。按照时间线来说,《燃情岁月》是在《大河恋》之后诞生的,崔斯汀的个性和保罗几乎如出一辙,可以说崔斯汀就是长大后的保罗,只是时代背景、地域特色和故事不相同罢了。布拉德.皮特几乎是本色出演,他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男孩,他有一颗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心,他狂放不羁冒险冲动,他重情重义守护亲情,他是粗野的又是细腻的,他时而狂野时而温情,他是世故的但又是最天真的,他是无情的却又是最痴情的,他对生命的执拗没有人能懂,他对爱情的天真没有人能接受,终其一生,他都是寂寞的,因为在这个荒诞的人世间,他始终听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沿着自己的的道路去走下去……如果再看布拉特.皮特之后的《返老还童》,我们也会从本杰明的身上找到崔斯汀和保罗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是和老妈一起看的,就连老妈都能被这部电影所吸引,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跟我说出她对人物的看法来,当看到弟弟保罗意外死去时,她也非常难过。可见,《大河恋》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家庭伦理剧,其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故事情节的曲折,而在于近乎完美地接近于真实生活的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