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
平时我们总是在关注,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
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或自我管理)。我的思考如下:
1.给孩子自由和自主。
海勇导师讲过,我们家长和老师都不敢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唯恐孩子不自觉,那么孩子的自觉是从哪里来?孩子的自觉是从自由里通过胜任一步步延伸出来的,只是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看着孩子经历一段迷茫和混乱,然后找到自己的节奏,自我管理就是在自由和与自主力逐渐产生的。
教育家尹建莉也写过《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所以我们要学给到孩子时间和空间,给到孩子自由和自主,允许孩子摸索出自己的节奏,启动自我管理能力。
2.多一份耐心和等待。
教育不是工业,教育是农业,春播秋收,夏耘冬藏。孩子的成长也一样,它是延时性的,不是即时性的,而我们做家长的往往有时候太着急了,一着急就容易催促、安排,甚至命令、指责孩子,这都会打破孩子内在秩序。
一个孩子一个样,孩子与父母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自身内在的节奏,让孩子遵循自己的内心节奏,允许孩子做自己,当一个人拥有自身生命的掌控权时,他才会有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意识。
3.信任是一种方法。
我们都知道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方法,坚定不移的相信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认可,对孩子的肯定,就能够给到孩子力量。
没有人希望把自己的事情搞砸,每个人都想做更好的自己,别太多的担心孩子,别总是向孩子传达自己的焦虑和恐惧。在孩子的问题上就选择坚定不移的甚至傻傻的相信,孩子为了对得起你的那一份全然的相信,也会尽全力做事的(想想当领导交给自己一份工作,又十分的相信自己,是自己是不是在全力以赴的去做)。
4.正向反馈,经营孩子的好感觉。
我们常说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父母的嘴是开过光的,孩子大多会活成父母口中的样子。所以觉察一下自己平时的语言是正向多还是否定多,要多看到孩子积极正向的一面,哪怕是一小步的进步,哪怕是搞砸事情背后正确的动机,鸡蛋里挑骨头似的给到孩子肯定和认可。
一个人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在否定批评指责打骂中做得更好。要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要经营孩子的好感觉,好感觉,好状态,好状态,好结果。
5.父母做好榜样。
列夫·托尔斯泰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要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是非对错,小孩子主要靠模仿学习,他就看父母怎么做。所以父母在工作上,生活上,个人成长上,待人接物上,要做好自己,给孩子打个样板,孩子就会照着你的模样去成长自己。
6.营造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很重要。我就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个春节放假,小宝在我们家每天都作息规律,夜晚9点睡早晨7点起床,但他在姐姐家住就起床比较晚,不是孩子的作息习惯不好,不是孩子的自我管理不够,而是环境的影响。
所以要想让孩子自律,你家要有一个自律的环境;要想让孩子爱学习,你家要有一个爱学习的环境;要想让孩子爱运动,你将要有一个爱运动的环境;要想让孩子学情绪稳定,你家要有一个情绪稳定的环境。
7、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就有高自尊,就容易自信、自律、自我管理。而价值感低的孩子容易自卑,自我放弃,逃避责任,躺平摆烂等。
随着这些年来家庭教育的学习,也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越来越发现,其实我谁也管不住,除了能管我自己;我谁也教育不了,除了能说服我自己。
这并不是说教育孩子上越来越有无力感,反而是越来越清晰真相。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庭教育并不是家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而是家长成长好自己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