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总是扫兴?

2024-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彭壮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昨晚和Rachel讨论一个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为何Green与Jenny总是喜欢反对和扫兴?

最终我总结了一个词叫做:控制。

然后推荐了一部电影给她,叫《煤气灯下》。

以我的经验来看,湖南人的父母比湖北人更加重视,湖南人非常讲究礼性,湖北人对子女会比较随意,没有那么多规矩。

当然也许是因为我在湖南时是在县城,在湖北时是相对发达一点的地级市,湖南人的家族观念比较强,湖北人相对比较注重小家庭和个人自由。

但两边的父母都会有这个扫兴的问题。

02

今天意外看到一个博主的分享这个现象,我感觉简直是我的嘴替!

有一个网友发现一个很恐怖的点:

“”从小被扫兴惯了,也就学会了扫别人的兴。

每次和同学去玩,本意是想祝大家玩得开心,结果说出口的话哪次不是扫了大家的兴。”

很多评论区的网友的体会都让我感同身受。

03

我自己也要避免成为这样的家长,很多案例都说明,受害者往往会成为加害者。

自己老一辈的怎么样,如果不学会变通,自己将来也会和老一辈的一样。

其实并非博主说的成功人士就好一些,成功人士也会,反而会因为亲密关系里面“你居然敢逆我的意,外面的人都没这样的”而更有控制欲,和是不是成功人士无关,和修养、教育和对社会的认知有关。

典型角色:新警察故事里阿祖的警督父亲,《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的爸就是警局顶级高官,对他打压体罚,所以吴彦祖心理变态才虐杀警察。

这是一种亚洲儒家文化被带偏的东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红楼梦》里最反对的东西,是几千年的历史循环中的家庭秩序构成。

普通人获得权力很容易的方法就是当父母。

04

真正智慧的父母,一定是会引导的。

我与孩子交流,没有控制欲,但我有倾囊相授经验的冲动,总希望能把自己的认识告诉孩子,

但孩子们因为阅历和思维高度的关系,目光有限,无法接受我的一些观点,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我觉得就需要引导,而不是强制的方法来让她做某件事。

比如打游戏、看短视频这件事,25岁之前人的大脑自控力区域其实都没有完全发育好,你强制控制对方往往适得其反,一定要学会讲道理和沟通,而且是在理性的情况下沟通。

我们自己在自控方面都会不断失败,为什么一定要要求孩子每次都能够自律成功呢?

05

那位博主说:“有些父母,只要有外人在场,就会费尽心思折腾自己的孩子”

这一点我对Jenny的感受颇深,昨天就是,就因为Lipas因为生气去了房间,当着所有亲戚面前打Lipas,

而且从小到大基本每次亲戚客人热闹完了之后,Jenny就开始找茬骂自己人。

事后我跟Lipas说,奶奶虽然打了你,但是还是爱你的,不要说不喜欢奶奶这样的话。

她回答:打我不是爱我。

虽然小孩很快就会忘记,但是我觉得最好是不要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引导解决的。

人都是有一些劣根性的,《助推》这本书就有很多方法,可以通过自己给自己玩心理游戏来助推自己做某件事。

06

那如果认知就是不够,有什么方法避免成为一个坏父母呢?

我认为我自己的奶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我从小到大都非常爱我的奶奶,Rachel和我结婚之后,也是非常爱她。

因为她很慈祥,从小到大看我都是那种非常慈爱的眼神,而且从来都是说好话,对于我,她从来都是夸奖和相信。

我奶奶每天就是去农村的茶馆打牌,也经常说自己这个缺点,但是我们都觉得她能打牌就不错了,都是支持她。

这样的长辈,我们只有想着多付出,多给她好的,也不会想着与她争辩什么,她是少见的认识很多字的80岁老人,她把自己姿态也放得很低。

我的奶奶很像《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的奶奶,无争无为,但是大家都爱她。

07

如果说有什么比智慧还要高级,我觉得就是爱,就是真、善、美,就是稻盛和夫所谓的“作为人,何谓正确?”。

父母少一些控制欲,多一些爱,就会有更多的好方法,这个是养育子女的一个心法。

三、时间

无记录

——彭壮2024020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