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感悟简书电影院『闲话电影』

再评《百鸟朝凤》之我也谈唢呐

2016-09-18  本文已影响203人  锦音美兰
百鸟朝凤剧照2.png

2016年5月,随着一部传世之作《百鸟朝凤》的热映,中国传统艺术的衰落与传承问题突显出来,引起了普通大众的思考。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唢呐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电影里设定的故事发生地在“八百里秦川”的陕西渭南市。而事实上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太行山脉沿线的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唢呐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影里唢呐最后的命运其实是前途未卜的。唢呐被洋乐器取代、唢呐匠或改行,或坚守却过着近乎乞讨的日子,看似唢呐已经没落、无人传承了。但天鸣去北京“申遗”的那一个桥段,又隐隐给了它一些希望。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事实上,唢呐确实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
**

2006年5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河南省沁阳、甘肃省庆阳市的唢呐艺术。只是这次收录的唢呐艺术只单纯指唢呐这种乐器本身的演奏。2011年6月,我国又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收录了江苏省徐州的徐州鼓吹乐。这种演奏方式以唢呐为主奏,以笙、笛、鼓等乐器伴奏,与《百鸟朝凤》中的“八台”的演奏方式非常相像。

百鸟朝凤剧照.png

**《百鸟朝凤》影片虽不是纪录片,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唢呐的兴衰历程。
**

唢呐自明代成为基础的民间乐器以后,其辉煌时期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改革开放以后,唢呐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但并没有销声匿迹。迄今在山西省长治市仍然活跃着唢呐班子,名叫“八音”。

艺术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情怀或者行政命令。毕竟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如果从事的艺人没有得到可靠的生活保障,那这门艺术自然很难吸引到新人。我们没法改变市场竞争,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山西省长治市的“八音”身上,我欣喜地看到了这种改变。

影片中的“八台”所使用的乐器为鼓、小镲、笛、唢呐(大中小各一只)、笙、二胡。而“八音”演奏的乐器为鼓、小镲、锣、唢呐(一只)、笙、二胡、电子琴。两相对比可知,现在的“八音”对以往的“八台”演奏方式做了改良:放弃了笛子,加进了现代乐器电子琴。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太行秋意》.png

不仅如此,演奏的方式也作出了重大改变。影片中描述的唢呐演奏的主要场合是红白喜事。而现在红白喜事上用唢呐的虽然也有——例如陕西和内蒙古等地,但是毕竟是少数。“八音”能在山西省长治市传承下来,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擂台赛的形式。由于技艺高超,再加上擂台赛的形式多样,能吸引较多观众。

最后,演奏的曲目也作了很多改变。传统曲目如《百鸟朝凤》,之前混杂了多种鸣禽的叫声——甚至还有鸡叫声——主音并不突出。后来唢呐艺人就把其中的一些去掉了,这样使原曲更加形象而和谐。另外,由于“八音”中加入了电子琴,使唢呐艺人可以把现代流行歌曲改编成演奏的曲目,这样大大扩大了听众的范围。

时代在变迁,不光是唢呐,还有很多传统艺术都遭遇到新事物的挑战和取代。如人们以看电视、电影的方式,取代了看京剧、二人转;机绣代替了手工刺绣;印刷的对联取代了手写的对联……

**在时代的洪流中,传统艺术只有改革和创新,以“老树发新芽”的姿态,来顺应时代的改变,才能传承下去。
**

一方面,可以借助当地旅游业,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比如桂林有苗族敬酒歌,阳朔有侗族大歌。传统艺术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给了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反过来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提高人们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艺术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各地有很多培养少年儿童表演京剧和民族乐器的,这也使得艺术的火种得以延续。

一代名导吴天明已逝,可是他呕心沥血的作品《百鸟朝凤》不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而人们关于传统艺术的思考也不会止步。

如果您对《百鸟朝凤》也有感悟和思考,欢迎点评、交流,也欢迎浏览我的另一篇影评从《百鸟朝凤》看国产文艺片的伤与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