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年底正式批筹,信用的时代要来了!
据报道,央行已决定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此文暂称“信联”),2017年底就要正式批筹,这一平台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为什么要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
2016年风起云涌消费金融大爆发,凸显了信联出世的业务逻辑:多头借贷、借新还旧泛滥,在各个平台信息割裂的情况下,个人债务风险超限,欺诈性行为防不胜防。
虽然央行已经成立了征信中心,负责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的上传、共享和查询,但互金机构却不能向征信中心上传和查询数据,因此央行征信中心无法覆盖互金平台服务的人群,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机构如何把控风险,监管如何监测风险,都需要完整、实时、共享的数据;另一方面,在宏观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监管政策趋向于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风险。
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有什么作用?
1、有了央行版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作数据的参照,放贷机构的风控就有了保障,也能摆脱对互联网巨头的过度依赖;
2、对监管当局而言,如何监管放贷业,也有了数据作为判断基础,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如何建设个人信用信息平台?
成立这个机构的关键在于机构职责的理清以及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应在保证央行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吸纳主要数据服务商入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搭建这一国家级的基础信息库,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支持,并做好必要的个人信息保护。
那么,央行征信中心与“信联”如何分工呢?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表示:个人征信机构按照业务范围分类监管,持牌金融机构的信息由央行征信中心采集,新成立的综合类个人征信机构,采集持牌金融机构以外,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个人信用信息,两者都可以给银行或银行以外的机构提供服务。
信用社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征信数据使用的场景越发广泛起来。目前已涵盖信用租房、免押金租车、信用医疗、签证办理等众多场景,老百姓的生活也享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与服务。然而伴随着现金的消失,行为的线上化,信用成为了你未来最大的财富,同时也是通往下一个时代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