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一)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卒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策略;使敌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伍而取胜是次一等策略。因此,百战百胜,并非好的用兵策略中最好的,不交战而使敌屈服,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感悟】
我最早接触《孙子兵法》里面就是从这一章开始。当时的我历史知识并不丰富,人生经历也非常浅,但是一读到他的文字就受到深深的震撼。
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纵观《孙子兵法》,我深深感到,作者孙子不仅仅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军事家,也是爱民如子的政治家。在一般人的眼中,用兵打仗,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消灭敌人越多越好。但是孙子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超出常人的结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他惜字如金的文章中,他不厌其烦地从国到军、从军到旅、从旅到卒、从卒到伍地进行论述,打胜仗不仅仅只有杀人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二、为什么孙子要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可以猜想一下。一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减少敌我双方的物资耗费。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减少敌我双方的在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古代,人口本身就少。三是战争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真正的战争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正的胜利是“仁者无敌”,不是杀者无敌。楚汉相争的故事就是非常经典的例子。项羽英勇无敌,百战百胜,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屠杀人民,对抵抗比较顽强的城市进行大肆屠杀。而刘邦在项羽面前虽然多次战败,但是他处处行仁政,所作所为与相遇相反,除了善于用人之外,更多的是怀柔政策,结果跟项羽相比反而先入关中咸阳。虽然后来也多次战败,但是最终取得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