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芳华何在?

2018-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语心同学

电影笔记|《芳华》

芳华

严歌苓的语言偶尔幽默,时常犀利,当然很有功力,不必赘述。我只是感觉她在描述当年之事时用了太多今人视角。用今人眼光来审视当年,这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小说中经常把今人眼光和故事情节揉在一起,读来感觉时空错乱、不合逻辑。个体在大时代中,真的会如此清醒吗?

退一步说,小说整体结构本就是倒叙,在叙述中加入今人的观点并非不可。同样,在电影旁白中,加入今人视角的观点也并非不可,问题是在电影中,有些今人对当时的评判并不是夹杂在旁白中,而是由角色在影片中自己说出的,令人不解。除此之外,关于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电影画面等,我都有很多疑问。

关于人物形象


关于语言


关于画面


在电影中,我没有看到这群人物的纯真,没有看到他们青春的光彩,没有看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激情。总的来说,我并没有看懂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是想表达那一代人的青春被那个特殊的时代糟践了吗?那至少应该表现出那一群人被人羡慕的青春,而不应该仅仅是嘲笑和讽刺吧。

我最感动的情节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也有打动我的地方。何小萍在精神病科医生的陪同下观看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时,在音乐的驱使下开始舞动双手,最终她走出礼堂大门,在月光下,在草地上,独自跳起了那支她曾经排练过无数次的《沂蒙颂》。没有灯光,没有掌声,没有演出服,没有美丽的妆容,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动人的舞姿。她的动作和舞台上的演员并无不同,直到谢幕,都一丝不苟,非常到位。之后,她长出一口气,终于露出了微笑,她释然了!生病之后,她的母亲没有办法治愈她,甚至刘峰都没有办法治愈她,最终让她清醒的,还是舞蹈,是那段最美好的芳华。
(2018年1月9日晨初稿,1月10日下午修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