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学习之我见

2022-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康2022

这是《这样读书就够了》的读书札记,记录阅读的心得、疑问、联想、运用、案例,粗体字为书中原文。

1

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社会媒体、传统媒体和内容演绎者的包装影响而做出的选择。

任何市场要想健康发展,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从来不是靠卖家的自律,而是靠买方的辨识力。

市场(媒体)和消费者(读者)是什么样的关系?相互作用。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产品、包装服务(快时代下的碎片文化,学习焦虑和知识付费),同时市场(媒体)也可以引导消费,比如商家的节日促销(双11就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节日),苹果引领的全新用户体验,文化自信下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潮。

2

信息越多,人们越需要真正的学习能力,越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赞同。

这就像以前每个人就两身衣服,洗一套,穿一套,非常简单,不会弄丢,也不会忘记放在哪里(我现在经常有衣服神秘消失,又神奇再现)。现在物质丰富了,家里的衣服多得没有地方放,就开始需要收纳技能,需要断舍离,需要房屋收纳师。

同理,以前的资讯少,想学东西要拜师,现在的资讯太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各怀目的,因此搜索引擎出现了,阅读书单出现了,可偏偏有了这些,人们还是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在哪里寻找和获得,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作者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我们一直以为被养成的习惯,我们是被训练成为了一个接收器,被动接收信息。在这样的时代,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懂得分辨真假的人,才能不迷失,不盲目跟随。

3

第一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分钟的音频,还是PPT或者思维导图。

这一类伪学习者,通常在人群中表现得是很聪明,做什么事情总能找到快捷方式,为人精明却目光短浅。

为了节约时间,不想要长篇大论,只想一步到位地要干货,看文章很多时候只看作者特别标注的内容。文章中干货通常是观点金句,或者归纳总结的中心思想,收集干货的结果就是不知道知识来处,也不知道知识为什么是这样,拿到的是别人的思想,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立见解。

4

第二类伪学习,追捧大神,没有能力辨别大神。

这一点我觉得无可厚非。

假大神可能会混迹其中,就像畅销书也有很多写得很烂,烂到不知道它怎么能出版出来,但总的来说,真大神的比例在大神中更高,大神一般比我们周围的人懂得更多。

做为一个没有见识,又想要有见识的学习者,他确实没有能力去辨别,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更不是说有就有的,在大量阅读之后你才知道什么是好书。

5

第三类伪学习,崇拜新知,看到新知都激动得发抖。

说实在的,看到这一段,我笑了,作者精确把握了这类人的心理,形容得也很贴切,我就属于这一类人。

对号入座之后,我也没有认为这是什么大问题,和第二类虚伪学习者的原因一样,都是因为读书太少,没有常识没有见识才来阅读和付费学习,才会看到新知就激动,这有错吗?

错的是那些割韭菜的知识付费者,好吧。知识付费者们割完了韭菜,赚满了荷包,还要骂这些人真蠢,这个剧情怎么如此熟悉???

这是只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就好比买房和卖房的人都不熟悉房产交易的流程,没有房产的信息来源和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平台,才有房产中介们吃的这碗饭。

6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赞同。

成年人做事都当以结果为导向,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不管是装作努力掩盖生存的焦虑,还是没有找对路径,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确实不应该,有这工夫还不如多读几本小说,看几部电影,多锻炼身体。

《这样读书就够了》系列读书笔记:

1.

2.细节就是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