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有感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佳斐鱼

作者没有讲清楚什么是快乐教育?什么是宽松教育?什么又是“严格的教育”?的确,学校减负令课外补课愈发兴盛,试问现在孩子有几个没有上补习班,哪个不忙作业?学校减负,孩子轻松吗,这是快乐吗?学校不减负孩子就不用补习吗?显然不能简单以“快乐”“严格”说事。

为何会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我们的学业选拔机制没变的情况下,进行素质教育 与以考试为目的相比较,以考试为目标,接收二手精华、填塞、刷题见效更快!家长和孩子困于短期目标,自然不得不成为这个有限游戏的玩家。而把考试放在首位的时候,孩子学的知识难免大面积局限于刻板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作者提到基础教育是创新能力土壤,然而大家都明白埋头做题轮番培训出来的能力并非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如今初中生哪怕是读书本身,孩子们也真的连细细品味一本好书的时间都没有,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和书本深情交谈的时间!要在考试中致胜,大多数孩子得靠喂食咀嚼后的二手知识食粮。这样的基础学习如何能成为创新的基石?我们容易陷入自身来讨论—那个大学生稀少的年代,一出校门拥有更多被认可,被给予锻炼机会。当下已并非如此,何以用过去的经验谈未来?全盘认为进行学业竞争考上名校就一定能成功,这是其实停留在我们自身经验的感悟说事。以工作来说,即使同样的重点学校学历背景,我们也会选择胜任工作能力更强的员工。而这个能力显然不是来自“严苛的”且脱离实际的基础教育,不是来自于反复练习那些机器可以取代的“学习”。

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在争夺升学资源,担心自己争不到,且不争不行。这种争夺是产生推动世界发展的能力的来源吗?

人们很容易把“宽松”和“严格”放在一起,非此即彼。事实上这两者并不是产生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无论我们被老师“严格”或“宽松”传授的知识,几十年过去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再适用。

这里要回到能力再来探讨,我们所进行的是怎么样的游戏,这些游戏需要什么能力?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选择不同的“游戏”需要具备的能力自然也不同。

摆在眼前的有短期游戏,有长期游戏,有无限游戏…

在不同游戏中的人在一起讨论能力,可能各自谈的是不同的东西。

共同的一点是在学习中自我塑造是知识与自我融合建构的过程,只有亲身经历,这些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无关宽松与严格。经历的过程可以是自然快乐也可以是辛苦努力,以及两者兼具,融合的状态也可以各不相同。

回归来说,我们会在不同游戏场域存在,而,为什么学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们还会好奇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