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书评
历时102天的阅读终于完成,借着心情,写下书评,如作者第1版序里调侃的“再不然,最后他还可以写一篇书评;这当然是一切方法中最好的一个,也是我特别要奉劝的”,此刻,我做了,码字此刻也落泪了,似乎明白了作者这些话的意思,于是,我把这书评献给作者,正如我第一遍读他的序时也哭了,为了不让那种奇妙的感受逝去,尾处记录了,正如我现在这样,这却是我第4遍读他的序了,每每过程中困惑时便翻回读一读。
如我说的,这不是献给读者看的,联想起稍后的一位哲人尼采说过的“写作假如不是真实写出值得写的,而是只为了写给读者,那就不会有好的作品”,罢了,我所做的也不是为了迎合这些话,我生怕现在的感受失去了,所谓灵感,于是屏住呼吸,用大早最清晰的头脑,也停住泪珠,以便保持着灵感-这确实是个好方法,仅希望读者也能遇到吧。然而虽不是献给读者的,却希望大家看看这本书,我也不知读它之前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如我这样,遍读了众多心理学的书,于是即便作者说“要读两遍”时,我在这“需要极大耐心”的第一遍中已如此感受了,竟不敢贸然马上读第二遍,必须承认,它已影响了我的生活,或醉或清晰,但我实不愿打扰或带给周围人麻烦。
然而,还须澄清为什么希望读者看到这书评:当还有人有那么点闲暇,感到无聊或厌倦时,不妨翻开看看。怎样算一本好书呢?难道要读完后标注或大声宣读“这是一本好书!”,再记录这是读过的第n本书,束之高阁,便欣然翻阅第n+1本书去了?难道竟没有一种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舍去它还要读什么呢的感受?于是唯有缄默,好书本不需书评,这便是作者为调侃时建议的心情吧。
这一通毫无逻辑的思绪漫游后,借用序中的“我现在以沉重严肃的心情献出这本书,相信它迟早会到达这些人手中,亦即本书专是对他们说话的那些人”。我想,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人,只要你出版一本说“我喜欢红色”的书,自然获得如此一批的人追随,所以畅销书就是只要你能出版的书。不妨提及这本书稍有的历史:它本有可能沉默于历史,但在作者晚年时却公布于众了,于是历经200年到这里。读者们,或许给大家看的真正目的是:喜欢的东西应该是普遍的,而不是形形色色的归类,那就是真理,但凡有这种想法的,就以朴素的心对待吧。
不知我所写的是否合作者的意,或许还有其他方式来对待:某天再重读它;把其他的作者的书也读读;还有作者最敬爱的(康德先生)和最蔑视的(黑格尔先生)的作品也读读。在理念的颠峰上,他们都是受尊敬的先人。
最后,也感谢译者的杰出工作,这本不是中文的书。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作者:阿图尔 叔本华,商务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1818年完成初稿,同年 卡尔 马克思诞生;1844年第二版,同年 尼采诞生;1860年作者去世。。。他真的去世了吗?
此致
史亮留
2017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