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记散文特辑芳草集

在双林遇见另一半江南

2023-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起龙飞

沿着大运河追溯古镇双林苍郁的历史,寻觅古镇繁华的旧梦。这座经历了八百多年风雨漂洗的江南水乡古镇,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画影清波中的双林镇,坐落在杭嘉湖水乡平原金三角中心,东连嘉兴,北枕苏州,南峙含山,西带菱湖,与南浔、菱湖、埭溪并称湖州四大名镇。汉唐时已成村落,名东林;南宋时,北方商贾随宋室南迁集居于此,故又称商林。明永乐三年(1405)与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并,更名为双林镇,一直沿用至今。

江南古镇众多,且各有各的韵味。双林虽没有南浔的豪阔,也没有菱湖的沧桑,更没有埭溪的有山有水,山色空濛。但双林这个宁静朴素的古镇,河港环绕,津梁相连,斑驳的石板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依然保留着江南水乡城镇特有的风貌,仍然保留着那份真正江南水乡才有的烟火气,更多像是小家碧玉、素衣女子,蝉鬓随云,犹带月光,婀娜于水乡深处。

一条古老宽阔的双林塘穿镇而过,流至乌镇西栅汇入兰溪塘,最终流入太湖。双林塘,又名吴兴塘,是湖州通往上海、杭州和桐乡的水陆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双林塘就是重要的客货运航道,河埠码头众多,桥梁也成为当地商贸和生活的必要涉水交通。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历史上曾有桥125座。虽经沧桑变迁,大部分已废圯湮没,但镇区尚有21座之多。之中,双林三桥三姐妹最为耀眼,极具观赏价值,为江南仅有,成为双林镇的地域标志。

三桥并列横跨双林塘,同为三孔石拱桥,自东向西依次为万元、化成、万魁三桥。桥长50米左右,且相距不到400米。三桥体量相当,造型基本一致,较高的艺术美学价值。

如果说“小桥、流水、人家”是勾勒江南古镇美景的标配,那么,桥就是这标配中的核心点,它既是欣赏美景的绝佳之处,又是成就美景的关键之所。

这三座桥始建于明代,结构巧妙,工艺精湛,实用美观兼具。万魁桥全以太湖石砌就的,白盔发亮。化成桥是太湖石与花岗岩相间。万元桥是整体的花岗岩,桥姿挺拔秀丽,二十根望柱有形态各异的十对石狮,栩栩如生。

在气势恢宏的文昌阁远望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如三道长虹争跃于碧波之上。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却仍为双林的三桥所赞叹。

侧过身,北岸河心岛上的水镜寺、东岳庙比邻而居,倒映在双林塘河面,与清澈的河流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也成双林古镇的一道风景。

寺庙与道观,一黄一红,一佛一道,在蓝天白云之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一派祥和的气息。

古镇尚存的虹桥、望月、金锁、耕坞、永丰、镇安、积善等桥也各具风韵,虽未与历史名人沾上边,但它们的名字却能引走起无穷遐想。这些散布于古镇中的古桥,像仪态万千的江南女儿,阿娜多姿,玲珑委婉,丽而不娇,俏而不俗。

从古镇橫街拐入米行埭,在双林塘与市河交会处,一座结构轻盈、形制美观的单孔石桥高跨河上,桥孔看上去玲珑剔透。这座始建清代的金锁桥,和河道及两岸民居相映,波水桥影,轻舟醉漾,虚实相映,一幅富有诗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

站在金锁桥上向南眺望,河岸有石堤、河埠,屋前有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廊,两岸白墙黛瓦,房舍连排,侧墙相接,高耸的马头墙,宽阔的河道,江南水乡秀丽、生动、如画的景色,堪比南浔古镇的百间楼,可以说是双林版的百间楼,洋隘着水乡民居的灵气。

从米行埭返身穿过古镇横街,拐入虹桥港,沿河而行,横跨虹桥港和虹桥支港的虹桥、望月桥,当地人称之为大、小虹桥,均为单孔石拱桥,分别始建于元代、明代。两座古桥,一大一小,一横一竖,两桥相互成直角形,古朴典雅,俊美秀丽,高低相就,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了“虹桥望月”胜景。

桥畔民居错落有序,水波荡漾,映照着民居的影子,仿佛画家用轻柔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

大小虹桥畔有一座精巧优美、古色古香的“还金亭”,三面敞开,一面砌墙,飞檐走角,翼角起翘,朱梁画栋,雕花镂金,线条流畅,别具意境。壁间嵌“还金亭”石碑和费新我书“重建还金亭”石碑。还金亭以流传“拾金不昧”故事命名而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清代先后两次重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双林而毀亭。1982年,著名书法家双林人费新我捐资重建。两古桥一古亭组合,浑然一体,这样的布局和场景在江南地区极其罕见。

虹桥正对的是幽长的虹桥弄,弄堂口的大宅颇有来历,是一栋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老宅子,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也是双林保存较好的晚清民居院落建筑之一。中堂挂“天寿堂”匾,后院为典雅的江南小园林,由蔡氏后人所建与居住。

蔡氏家族在双林的历史中可说是大族中的望族,元末,处士蔡希孟由德清迁居双林,成为双林大族中的后起之秀,到清嘉庆年间才在科举中榜上有名。经过数十代的传承,蔡氏家族支脉林立,人才辈出,声势两旺,蔡氏逐步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名门望族,曾号称双林“蔡半镇”。

双林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先生的家乡。2016年,蔡先生和亲人回乡省亲之后,在家乡注册成立了个人公益基金会。虹桥弄蔡宅由捐资,镇政府对蔡宅按照“修旧似旧”原则进行了修缮,同时将它打造成双林镇以传统文化与公益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

双林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崇文尚教、恪勤持家是富庶的水乡民众绵延数百年的人文传统,孕育了严、陆、凌、郑、徐、蔡等许多世族大家,培养了一代代科考翘楚,涌现出了一批批仁人志士。

走出蔡宅,在虹桥弄青石板铺成的小巷走走停停,长长的老街,巷间狭长的天空,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宁静的过往岁月。

没有喧嚣,没有浮华,它留存的那份古朴和沧桑,保留着那些古往今来的记忆,散发着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和各种历史文化信息,向来来往往的人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如黛的青瓦,斑驳的青砖白墙,阳光透过街巷之间的空隙洒落在我身上,斑驳而温暖。

街巷的居民悠闲而淳朴,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不急也不躁。这里的居民,在河边浣衣洗菜,在自家门口休闲喝茶,生活相当悠然,将安淡气质渗透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双林物华天宝,丰产富饶。与周边的古镇一样,双林也以蚕桑见长,是驰名中外的绫绢古镇。双林绫绢轻似晨雾、薄如蝉翼、质地柔软、色泽光亮,犹如凤羽,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的奇葩。东汉时就有“ 吴绫蜀锦”之称。从唐代起,双林绫绢更是被列为贡品,通过大运河运至皇城。

正是绫绢业的发展,双林在元代形成绫绢专业市场,明清时成为湖州东南丝绸雄镇,也使双林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商埠巨镇。古镇区尚存的北栅码头和老绢巷、旧绢巷、新绢巷和墨浪河、织漩漾等因绢而称谓的街区、地块,以及现今仍然还在生产经营的民间作坊、工厂,都显现了双林丝文化的底蕴和脉络。

双林绫绢厂还在,可惜的是如今厂房车间还在,但已停止生产。大门口沙孟海老先生题写的“双林绫绢厂”五个大字依然苍劲饱满,似乎在述说着双林绫绢的过往,那一份韶华如驶。

在双林,你会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江南之美,一种古朴而温暖的人文气息。这里或许没有浮华的繁华,但却有着迷人的内敛。在这片古镇,你或许会找到一份另类的江南浪漫,一份与众不同的心灵归属。

时光会老,老街的砖墙会斑驳,可这里所珍藏着的文化内涵,却永不会褪色,而时光只会为双林老街沉淀出更浓的色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