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活着”这样的标题简短有力、直击人心。谁在活着?他怎样活着?带着这样的好奇,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一口气读完余华的小说《活着》,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绪复杂:似沉重又轻松,似感动又无奈……
一个人能从生活的一极滑向底端的另一极,已经是痛苦不堪。主人公福贵就经历了这样的命运,因为不良的嗜好,输掉了所有的家产,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这本已经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而且,因为这,他的父亲也撒手人寰,福贵如何能承受得住。悲凉的人生也仅仅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被抓壮丁,死里逃生;然后遭遇饥饿,因饥饿唯一的健全的儿子在给县长夫人即校长献血的时候突然倒地而亡;小时候的高烧导致不能说话的哑女凤霞能干漂亮,可是迟迟找不到婆家,好不容易相中了偏头二喜,风风光光地嫁了过去,可是凤霞却因为难产死去;小说悲凉的笔调中唯一的暖色便是妻子庆珍,有钱人家的小姐,在丈夫落难时不离不弃,可最终却得了软骨病,随着一双儿女的离开也万般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丈夫;福贵还有女婿和外孙,可女婿又在一次施工中摔死,唯一的外孙又在一次高烧中因为吃豆子而撑死……最后惟一的陪伴只有那头叫福贵的老牛……
读完小说,为主人公的命运鸣不平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顽强。尘世中,我们似乎每个人都在活着,我们又是怎样地活着?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不得不停下来想一想关于活着的话题。
抗拒厄运渴求幸福,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事实上,人活在世上,厄运与幸福常常是相伴相随,人生无法永远好运永远一帆风顺。面临顺境,自然快乐;可是,陷入困境,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想想自己,常常遭遇一点点不顺,便想着要逃避,不敢直面,活得隐忍憋屈。史铁生在最美好的年华遭遇了双腿瘫痪,他无法接受,于是每天躲进地坛,在地坛中终于悟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此,他积极面对自己不幸并寻找到了写作这条出路。老天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当接受这样的使命,好好地活,相信自己,即便陷入困境,只要坚持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写到这,心中的负面情绪似乎瞬间蒸发,这两天总是很消极,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可是,看完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有多愚蠢,消极抱怨只会让自己更加颓废更加痛苦。与其痛苦地活不如积极乐观地活,像史铁生一样,积极寻找精神的出路,学会承受学会担当,相信人生定会否极泰来,如余华所说“时间无需通知就可以改变一切”。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余华的《活着》有感然而,由厄运到好运,需要困境中的等待困境中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它需要一个人要学会忍耐,这样的忍耐不是痛苦地隐忍,而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它需要一个人要具备坚定的信仰,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信仰可以帮助我们淡化生命中的所有不如意,潇洒地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遭遇人生多次贬谪的苏轼正是具备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淡看荣辱得失,“君子固穷”,他才能专注于文学、哲学、书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能的苏轼。科举时代,读书人信奉的是“学而优则仕”,然而,很多文人无法在仕途上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于是,他们潜心于文学,文学创作成为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正是官场的失意成就了文学的得意。古往今来,这似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文人只要坚定文学的信仰,必能在文学的道路上收获别样的辉煌。史铁生正是在地坛中获得了生命的彻悟:地坛让他找到了写作这条路,在这条路上,他努力前行,在以后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写作收获了名利,而名利也带来了喧嚣,史铁生每每这样的时刻便静心回望生命的地坛,是地坛让他回到生命的零度,在那里他又看到了自己的初心即他最初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他的方向偏离了最初的轨迹吗?正因为他不断地回望地坛回望初心回望生命的零度,才能使他在文学这条道路上挣脱名利的束缚远离名利的喧嚣,安安静静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出发,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激励人心的文字。这样的活方是有意义的活,这样的活才能使我们的人生呈现更多的精彩。
无论生活多复杂,风雨中,只要我们坚定信仰,拥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好心态,在理想的道路上简单前行,必能活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漂亮洒脱!
凤于20170620晚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