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2023-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子_b876

每当周三写完文章后,总是有种意犹未尽、分分钟能再写一篇的畅快感。但是一旦懒于动笔,一周发生的七七八八事情耗散了太多精力后,再也找不到那种妙思泉涌的感觉,而是陷入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却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时间紧、灵感无,但是还是不想放弃,只能硬着头皮写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

(一)睡眠的重要性

前两天喉咙发炎,发烧到38.8度,浑身无力,只能把娃交给家人,自己躲进小房间隔离。不到十点钟,吃了退烧药就昏昏沉沉的睡去。早上6点多醒来,烧已经退下充足的睡眠让头脑也轻松又清醒了不少。常常困惑于生娃后记忆力减退,常常艳羡于同事们的机灵聪明,曾自卑于自己的笨,现在想想不过是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的反应变慢。偶尔睡眠不足的同事也会精神涣散;充足的睡眠的我会更加生龙活虎。

还有半个月就上学了,如何让娃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成了一项头疼的事情。每天下班到家已是8点多,陪玩、洗澡、喝奶、讲故事后,时间已近11点。每天关灯时,娃都要泪眼婆娑的抗议一番:我不想睡觉,我想让你陪我玩。带着陪娃太少的愧疚感,跟娃聊聊天之后就更晚了。有时候,身体实在太疲惫了,面对纠缠不已的娃,总是会去控制不住的吼几声。看着被凶哭的娃,不得不带着更深的愧疚感,打起精神哄娃。晚睡的娃,早上晚起,下午晚睡,晚上很晚睡。如此恶性循环。让娃早点起,少睡一些就意味着白天老人带娃时间更长。本来带娃吃力的老人就更吃力了。尝试说过几次后,效果甚微,最终不了了之。但是终究要解决问题逃避、拖延、埋怨、吼娃只会让事情更糟。心平气和是和平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早点起、多运动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关关难过,关关过。加油,小文子~

(二)畏惧权威

开完家长会之后,得知上周末要家访。从上周一开始就陷入焦虑不安之中,惶惶不可终日:没接到通知,担心是不是错过了通知;接到通知后,担心如何接待老师,才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家里太乱了要收拾,水果零食要准备,聊天氛围要温馨,全家福要好看…找了多个同事取经,逛了好几家超市,演练了好几次家访情景,内心依然惶恐不安。看到家里人的淡定自若,让我心里更是着急上火。我太想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了,反而让自己束缚更多。说不上是因为小时候对权威的畏惧,对认可的渴望,还是把孩子的教育看得太重,这次“反常”的表现,事后想来有些大题小作了。平常心、放松感、主动配合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家长余热才是让孩子更好的融入学校,让老师更省心、放心的最好方式。

不知何时起,脑海里种下了一种念头:见了领导热情聊天是一种巴结行为。我才不要这样做,我要做个清高的人。长大后,面对领导总是避之不及。有时候看见了,不好意思打招呼,低低头就过去了;有时候鼓起勇气说句你好。这种时而打招呼、时而“视而不见”的行为反倒是给领导留下了很差的印象,以至于有些时候我给领导打招呼时,她装作没有看见。一方面渴望领导的认可,一方面又生怕被人指责趋炎附势,再加上纠结、瞻前忽后的性格,让我一度处于拧巴的痛苦状态。我想像别人那样,在领导面前谈笑风声,可是当我试图去讨领导欢心时总是弄巧成拙。就在我愁眉不展之际,几次工作上的表现让领导看到了我的付出,“大有进步”的表扬让我重新获得了自信。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之道。至于打招呼是礼貌待人的基本行为,哪有什么清高、巴结的含义?轻松一点、简单一点、开心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