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误解
误解在日常很普遍,有生活上的,也有工作上的。有因为误解吵架的,也有工作不到位被批评的。
所有的误解,都是因为说者与听者的信息处理存在差值。说的人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意图进行表达,听的人则是结合他的经历与理解进行一番解读。解读出来的意思,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这里要说的误解,就是一些普通的误解,没有争执,没有严重后果。
一到寒暑假,职场里面就经常听见督促孩子写作业的声音,远程监控,有的打电话,有的看视频。一言不合,就开始言语惩罚孩子,要么用下班后使用武力进行威胁。
那天一位同事终于忍不住,当着大家的面开始发脾气。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围在一起轮流揭发自家孩子的“罪行”。
这种事情我一般是不参与的,因为我很不赞成他们的方式。可是终究是躲不过的,听见大家提到了我,说干脆也像我一样啥都不做,啥都不管,孩子长得也壮,学习也不用操心。
我一听就很无语,更没有参与他们话题的想法了。我说的不管、不做,不是我啥都不管、啥都不做,我只是在他学习上没有像看守犯人一样强制要求,其他方面,我也是花了很多精力的好嘛。
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管,还不如直接把他放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呢,上学成本又低,又省心,何乐而不为呢?
我主要精力在陪伴和课外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儿的时候玩儿。两三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为什么一定要守着他写一天呢?这本来就是一种误解。
接下来同事又问了,我儿子是怎么写作业的,写的时候状态是怎样的。我说就让他认真写,写之前把吃东西、上厕所这些都解决完,然后就安静地写。如果一边玩儿一边写,那就不要写了。其实只要他学的都会了,作业也可以不写的,只要他敢挑战老师的权威。
同事如法炮制。没多久又让我看她家孩子的状态,说还是不管用。同事的妈妈在一旁边看电视边吃东西,孩子在旁边写作业,她妈妈时不时地给孩子递点吃的。
哎,我都无语了。让人家写就写呗,还放电视,还主动去送吃的,注意力不被转移才怪呢。
这也是一种误解,是让人家孩子准备好了,但是大人根本没有准备好。让人家不分心,然后大人去人为打扰,不能这样玩儿啊!
类似其实也还有。
前几年被生二胎催得厉害的时候我也动摇过,心一横:大不了,就闭着眼睛再生一个。去找娃爸商量,他给了我一个开放性的答案:要生自己生。
这是把难题推给我了呀,我得求助于科学家,看看什么时候人类这一物种可以实现单体繁殖。如果成功了,这可是一项重大变革,我功不可没。
可谁知,娃爸又给了我一个除非——除非我能保证二胎不是男孩儿。这个不是男人的权利吗?推卸责任?
虽然难题还在我手上,但又貌似变得简单了。关键问题,是我仍然无法找到良方。
我以为他想生,为难我。这还是一种误解,不过是一时地敷衍罢了。
误解经常存在,有时候是一种苦恼,有时候也挺搞笑的。搞笑的嘛,我得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