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马拉松

读傅国涌《金庸传》3

2022-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深莫

读到《金庸传》的第五章,讲诉了“金庸”出世的故事。

说到金庸的出世,不得不提梁羽生,他俩是在《新晚报》的同事,梁的级别应该比金高一些,年龄也大些。

对于触发这两个人写新派武侠小说的原因是一场武术比赛,1954年,太极派与白鹤派因门户之见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白鹤派的陈克夫向内地来的太极派吴公仪下战书,以比武分高下,两派掌门人签下了生死状,此事很自然地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更是报纸争相报道的题材,《新晚报》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报道。看到市民对比武这事的热情如此高涨,新华社香港分社主管左派报纸宣传工作的金尧如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趁热打铁,在左派报纸推出武侠小说连载,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后来决定由《新晚报》作为试点先去办。当时在《新晚报》工作的陈文统连载处女作《龙虎斗京华》,梁羽生自此一炮走红。

从《龙虎斗京华》到《草莽龙蛇转》,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只是后续没有续上,但报纸中相关板块不能停啊,查良镛就这样硬着头皮上了,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此诞生,自从才有了金庸江湖,世人也终于发现这样的一个武侠奇才,越来越多的忠实读者是对作品最好的肯定,街头巷尾对故事的讨论,甚至有人发故事里的人物当成真实人物,说书人也把《书剑》作为压轴大戏,金庸火了,火的一塌糊涂。

书中讲了很多《书剑》创作时的场景以及连载时的各种反响,对于《书剑恩仇录》,高中时期匆匆读过一遍,只记得了个故事大致梗概和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大多数细节都记不清了,正好老家里那本纸质书拿到了新家,这几天也翻了起来,没想到和第一次读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倒是把读《金庸传》的事给落下了。

我读的是三联版的《书剑恩仇录》,单行本,比起当年连载时的情景自然不同,然六十多年过去,这部作品依然精彩万分,对于现代社会很多道理,依然适用。

同样,这是金庸武侠处女作,虽一版再版,当年文字的功夫还是非常能在作品中反应的,故事比起金庸中后期的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也有一定欠缺,对于主角陈家洛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是太完美,书大概到了一半,主角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或许说,书剑的真正主人公是红花会诸侠吧,陈家洛只是最重要的一个,那么也算整个故事都在围绕中心走了。

正如《金庸传》中分析的,《书剑恩仇录》借鉴《水浒》之处也是蛮多的,好手众多、义气深重、结局令人惋惜等等。

同时,对于家乡的热爱,对于亲人的怀念,对于精神的寄托,或多或少都能在作品上反应,如果说要通过读金庸的某部作品来读懂金庸,或许这部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最合适。

《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了574天,每天一段千余字,合计五六十万,这样一部大作断断续续写上一年多,实在佩服作者之才,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如果有幸也能接触到这样优质的武侠小说,我也一定不会省钱,天天追着看。

历史学家不喜欢传说,但是写小说的人喜欢,如果说《书剑恩仇录》传说的性质太大,那么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碧血剑》就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崇祯、皇太极、李自成统统上场了。尽管书中名的主角袁承志是虚构人物,但由一个虚构人物来串联真实历史,那该有多么精彩。

《碧血剑》我前阵子也正好看过,尽管社会上对这部书打分不高,属于金庸作品中的次作,但在我看来,却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作品,而且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去看《碧血剑》的影视剧,这部作品太奇,第一主角是袁崇焕,第二主角是金蛇郎君,书中主角袁承志一路经历都是在讲袁崇焕与金蛇郎君的故事,如何不让人大爱?

金庸后来从《新晚报》调回了《大公报》,再从《大公报》离职,才有了后来的《明报》,《大公报》那十年金庸度过了青春岁月,也在这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造生涯,他一生的事业的根基在这里奠定,我想如果金庸在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大公报》的岁月,定然也是最让人难忘的。

“金庸”就这样横空出世,好戏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