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读博的感受
我觉得以前我写的东西都太空太大了,总是在思考世界,宇宙的东西。但是我现在慢慢觉得,人是很渺小的,那些宇宙的东西其实与自己无关。接下来我再写的文章会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方面的总结,以后有希望开个博客沉淀一下;另一方面是关于读博过程中的感受。
关于读博中的感受,我先大致的回顾一下这一年半的过程。刚来的时候对于洛杉矶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学长带着开车出去吃吃喝喝,滑雪爬山,好不乐呵。学长学姐告诉要先考qual,上课。在办公室写作业,跟同学讨论qual的题目,当助教写讲义。基本上还比较舒服,就是进阶版的本科生活。由于还对科研的东西充满向往,所以一直也在关注着科研的事情。考qual之前八心八肝想要进组干活,还自己写的代码跑去给老师看。春假过了qual以后,就开始时不时的到组里逛一逛。spring quarter的课不好上,于是最后基本上是到了summer才开始进组干活。从六月底开始就正式干活了。开始还比较顺利,到八月初回国,算是有些进展,去蹭了siggraph,也写了polypic的东西。九月初回来,david就来了,ayano也开始做她自己的东西,组力人变多了,也开始有点乱了。绪辰和骐两位学长时不时的来帮忙搞渲染,steven和alan在做核心的incompressible fluid的东西。而我自己,基本上就是帮着搞foam。从一开始尝试von mises model,到后来绪辰带着我做whitewater,然后david重新调整了整个代码的架构,我也需要跟着去熟悉。一边同时也在搞render。说实话,跟着组做project的过程就像是赶火车,不停的经过了一站又一站,自己有时候甚至来不及反应做了什么就过去了。那个学期的课只有266a一门,但是作业不少,TA也不太好干。到后面节奏就有点乱,到了期末的时候大概有两周没怎么去组里干活。基本上学期一结束,十二月初,就回到组里搞渲染了。除去圣诞节前夕到Vegas玩的那几天,整个十二月到一月,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都在搞渲染和调whitewater当中度过。到了一月中旬之后,组里明显感到压力剧增,基本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自己节奏也乱。虽然大家表面上都是笑呵呵很阳光的样子,但内心里肯定压力都很大。从一月底到二月底,就是现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处于颓废和迷茫的状态。主要是不清楚后面在组里应该怎么弄,怎么计划怎么学习怎么干活,怎么跟组里的学长学姐,同事交流。其实这些才是我真正要思考的东西,而不应该思考那些又大又空的宇宙之类的东西。
人有时候迷茫,其实只是对自己当下属于什么样的阶段,要往哪里努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一定要静下心来梳理梳理,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后面要往哪走。你跟别人交流也是一样,不光要听别人说什么,还要去想别人现在是什么状态,处于什么位置。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心态肯定也不一样。
人在迷茫的时候就容易跑偏,回去听歌看没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能甚至会去发展别的爱好。但是你要想清楚,你这样做是认真的还是只想排解忧虑。若是想排解忧虑的话,也许最好的方法不是做哪些,而是保持规律的作息生活,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该怎样做,而不是跑去做别的不相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