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字心理100天写出新人生

摘掉标签,你可以继续成长

2025-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可是个传说

    一个将近50岁的人,张口闭口提什么个人成长。50岁开始还有什么成长的空间?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嘲笑我,但这就是我的心之所想。

      我不想等到自己60岁的时候悔恨,为什么不在10年前开始?为什么不在50岁时候开始?

      谁规定了50岁就不能重新开始?和40岁、30岁、20岁相比,50岁的年纪确实是太大了;但和60岁70岁比,我这个年纪还很年轻。

    人生确实有它的规律性。什么年纪入学,什么年纪结婚,什么年纪生孩子,什么年纪创业……这些都是普遍性的,一般性的规律。 有一定的科学属性,符合人的生长生殖规律,但更多的是社会属性,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但肯定不是最科学的,而且每个个体也有着各自的差异。

    那个创立肯德基的老大爷就是60多岁才开始创业的。桃李面包的创始人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之后闲着没事干才创立了“桃李”品牌。 娃哈哈的宗庆后,开始创业时也年近半百。

      何必用年龄给自己设限。

      除了年龄,别人和我们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上限也太多了。 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突破上限?

      还记得那个14岁上剑桥的“裸跑弟”,他是一个体弱多病的早产儿。出生时医生就预测他的体质和智商要低于正常孩子。父亲为了强健他的身体,为了他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的生活成长,3岁就带着他赤身裸体在雪地里奔跑,进行魔鬼训练。 结果一不小心把他培养成了“神童”。

      那个“感动中国”的女孩儿姜梦南,从小双耳失聪。父母叫她“唇读”,她就是看着别人嘴唇的变化学习语言和别人交流。我们能想象的到她和父母付出的艰辛。 但她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北大研究生,这是多少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如果当年她和她的父母认为,她只能去聋哑学校, 认为她只要自己能养活自己,就算达到她的人生上限了,她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突破?

      我最近看了几集比较小众的电视剧《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部剧最打动我的是,主人公罗琦琦,从一个高中都读不下去,被父母勒令退学的“学渣”成长为全市的高考状元。

    罗琦琦的转变来自于自己对童年和少年时期种种经历的回忆。她回顾以往的经历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曾经有那么多的闪光点,自己也曾经优秀出色。她认清了自己,可以出很优秀,可以很出色,从而打破了学渣的上限。

    因为没有了“我不聪明”“我太笨”“我是学渣”的上限,又学习总结了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态度,很快就从“学渣”变成了“学霸”,在高三结束时逆袭成高考状元。

      很多的改变和突破,就是从摘下头上的标签开始的。摘掉社会定义给你的标签,摘掉别人给你贴上的标签,关键是摘掉你心中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