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我们一直在路上!
考试,我们一直在路上!
01
按照一贯的做法,每学期的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我都会借用考场这个庄严的场合,给学生们强调安全问题,布置一下假期的安排。
于是我便早早候在考场外,请自行脑补网上流传火爆的高中班主任在后门的眼神。当然,在大学这样的场景很少会再出现了。
下午5点,考试结束的铃声刚刚响起,小罗同学就从考场中跑了出来。“老师,我定了6点钟回家的车票,会议参加不了,给您请个假!”
我看他两手空空,一身轻松,就关心地问了一句:“怎么没有什么行李?不用带几本书回去看看么?”,小罗利索的回答:“不用带!考试都结束了,我还看什么书?”我看了一下时间,联想了一下让人捉急的交通之后,无奈地说:“好吧!抓紧赶车回家去吧,注意安全!”
看着小罗飞奔而去的背影、看着学生们脸上喜悦的笑容、看着监考老师装订好的试卷,考试似乎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好像确实不用再看书学习了?这个问题让我思考良久。
但会议开始时,我突然有了答案。“祝贺大家度过了上个学期,新学期好!”的确,考试已经结束了,但新的考试周期又随之开启,我们始终都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磨砺提升自我,不断考量和见证自己的成长!
02
说到考试,人人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和趣事。因为我们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手!
前一段时间,四川某高校的一道“送命题”刷爆网络。
这道高达41分的“态度题”,答错就直接挂科,吓得考生是“瑟瑟发抖”,恐怕这样的题一出,下学期的上课率算是基本有了保障。
现如今提到考试,就不得不谈到一种鱼类——锦鲤。不知何时锦鲤的地位可以说直逼观音菩萨和关二哥,听说锦鲤在很多城市都是价格不菲甚至供不应求!要问锦鲤哪里多?那还得看诸位大学生考前的朋友圈。
“明天考高数,转发这条锦鲤,保佑能过……”这种类似迷信的寄托,虽然少有人真心相信,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憧憬和许愿,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很多大学生中都存在。就像“锦鲤大王”经常转发的一句话“愿望交给锦鲤,你只管努力就行!”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那句:锦鲤不如尽力!
03
除了“送命题”“锦鲤”,还有“考研泄题”“作弊”等等。似乎和考试相关的都容易闹出“绯闻”,一个挨一个的热搜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在中国人心目中,考试的确是个情结,是件极其不平凡的事!因为每个人都十分看重考试带来的后果。这与长期以来“重结果,轻过程”有直接关系。
我们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很多人也会想到科举制度,所以每个人对状元、榜眼、探花这几个文绉绉的词汇都是耳熟能详。金榜题名似乎才是考试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
那么,考试到底是什么?其实它只是帮我们评估和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形式罢了。
一个读研二的学生和我交流:“研究生阶段突然发现没有了考试,感觉很不适应!不知道自己一整年到底干了什么?”
是这样的,有考试的时候,虽提心吊胆但目标明确;没考试的日子,舒服安逸却没着没落!
因为考试帮我们审时度势、寻找差距、看清自己,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非常怀念这些有考试的日子。说到这,不得不给发明考试的人,点个大大的赞!
04
现在有句快要烂大街的话:人要有仪式感。说白了,考试也是一种仪式,是极有意义的仪式、是有喜有悲的仪式、是难以忘却的仪式。
如果人生可以分成学生时期和非学生时期,那么学生时期被各种考试分成了一截一截,显得井然有序。而非学生时期,无形的考试却越来越多了。
考试真的就这样随着铃声结束了么?
我想人生的考试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根本没有终点!就像赛跑一样,我们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但比赛成绩确实完全不同。当看着别人飞奔的背影,你会作何感想;当被人超圈时,你有何滋味;当呼吸到达极限时,你会作何选择?
人生这场大考,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让我们俯下身子,仔细审题,好好答题吧,希望每个人都能取得好成绩!
考试,我们一直在路上!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种种考试中,不挂科,过过过,得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