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我心归于宁静

2023-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拾

自8月15号号得到省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决赛的通知以来,我就开始围绕“信息融合与说课”这一主题着手准备。这一路走来,我从最初的忙乱、急躁,到胸有成竹,最终归于宁静。

一、研读背景,让繁杂的心有了方向

刚得到消息的兴奋,渐渐被竞赛的主题给磨灭。如果把信息融合、说课分开竞赛,我一点也不发憷。可是一旦融合到一起,我有点找不到头绪。于是,我决定做两个准备,为接下的工作指明方向。

1.解读文件精神。文件是否读通、读透,决定接下来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在读文件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两个关键点,一是口头阐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和创新运用手;二是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基于上述两点要求,我认为本次说课不同于常态化的说课,应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创新运用。另外,说课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得突出重点。

2.了解说课的时代变化。之前,我们常常都是围绕“说教材、说学情”等方面阐述。但这样的形式,是否适合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两天的时间找与说课相关的字源。比如嘉兴小语的说课比赛,给了我很大触动。他们的说课形式,不再局限传统说课方式,而是强调以整合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教学理念。

二、扎实备课,经历心路的跌宕起伏

1.着手备课,痛苦不堪

有了这样的备课基础,我才正式进入说课稿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先是以《大象的耳朵》为样板,设计出说课的五大板块:解教材,探寻文本之源;明学情,找准生本之始;定目标,把好教学之舵;展流程,发现改变之因;观板书,聚焦改变之果。理清流程之后,则逐步充实内容,并通过试讲找细节和漏洞,再次修改。

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不停地推翻、重来。很多时间,我都想要放弃这次机会。但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又给自己些许的安慰。

2.寻找高手,痛苦抉择

特别是第四板块,如何将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则成了羁绊说课设计的绊脚石。刚开始,我决定以极简教育技术理念统领教学板块,自我感觉效果挺不错的。于是,我请毛校帮忙审稿子。毛校肯定了说课形式比较新颖,但教学板块缺乏理念支撑,希望我能侧重以某个板块具体阐述自己如何落实这一理念的。

这意味着前段时间的备课都是无用之功,是循规蹈矩,还是用于挑战?最终,我选择了挑战自我。

3.研读课标,寻找依据

这如同醍醐灌顶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我再次利用微信搜索说课资源,这次找到全国第八届说课比赛的事情。其中王老师的《彩色的梦》给我带来启发,即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找到突破点,我拿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寻找关于评价的论述。其中,有一条:教师应具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的理念,非常符合当前教育的要求。至此,我的备课稿正式形成。

4.借力同伴,共同成长。

由于,我需要设计五个课时的说课,而且时间也比较紧凑。刘老师建议我要学会发挥共同体的作用。于是,当我把备课设计全部设计完成后,在杜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件的制作,大大提高的效率,为细化说课稿挤出充足的时间。

作为教师,个人的力量在共同体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三、肯下功夫,内化于心

共同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我们自身的努力。比赛前的这段时间,我几乎泡在办公室,读稿子、空讲。累了,就在校园边走边读稿子……一遍,两遍,三遍,就这样反复地打磨、完善说课稿。我在某个时刻,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说课的过程,非常的舒适、自然。

四、放平心态,学习成长

比赛的时刻,总算快到了。我早早抽取说课题目,就开始精备《大象的耳朵》这一课,并再次细化和完善说课稿。空讲,卡视角,卡语速,尽量借助语调和语速的把控突出说课的重点。

可能是过度紧张和兴奋的缘故,我竟然失眠了,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我只能不断地暗示自己,深呼吸,闭目养神也可以。就这样,挨了六点半,我原本准备再试一下流程,发现状态不佳。我决定再休息一会,尽量调整好状态。这30分钟的时间,让我的状态有所回升。

来到比赛现场,我先是把课件拷到电脑上,再做到候场区熟悉稿子,最重要的是闭目养神。

比赛这一刻,我反倒放松了,用了9分30秒的时间完成说课,时间节点挺不错的。

完成说课以后,我有幸听了后面两位选手的说课,她们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为娴熟和充分,让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

评课环节,三位评委老师对每个参赛选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比如1号选手信息融合做的很好,只是缺少了课标的解读;2号选手关注了学法的渗透,却忽略了信息化手段的融合;4号选手展现了超高水平的融合,但有些过度,忽略了学生的生成;5号选手信息手段运用的也比较娴熟,但课堂容量有些大。

关于我的评价语,我详细梳理如下:1.展示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能从教材编排体系、单元解读以及文本定位,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也注意学生能力的提升点。而且能够体现在教学环节之中。

3.教学评的教学理念特别好。作为教师,我们既要知道教到什么程度,也得明白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且能够借助评价量规,教给学生支架。比如讲故事环节,让学生结合评价量规自评。但不能止步于讲故事,还应该培养学生创编故事的能力。

4.板书设计清晰美观,能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当然,三位评委老师也给了中肯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信息融合手段比较基础,尽管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但还需要再精进一些。其中,一位评委还提出信息融合的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也不用。第二个层次,用了一点,但不考虑效果怎样。第三个层次用了信息手段,能起到一点效果。第四层次,熟练运用信息手段,起到一定的效果。第五层次,有意识地结合课堂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手段帮助自己落实教学目的。

比赛的结束,给这次的学习之旅画上了句号。不管成绩如何,我站在这个舞台已经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就足够了!还有,我收获了一个评价“直帅”。他是唯一的男评委,我是唯一的男选手。他希望我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努力站在更大的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