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佛如是我闻菩提树下

世间安得双全法——六世达赖的诗(二十四)

2017-03-31  本文已影响36人  铅笔芒种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于道泉】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

今生同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曾缄】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刘希武】

我欲顺伊心,佛法难兼顾,

我欲断情丝,对伊空辜负。

于译与刘译相类。表现的是一个修行者在修行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在困境中的彷徨与挣扎。

这个修行者是谁?诗并未明示出来。

可能是六世本人。

也可能并无其人,仅是六世写的一种世相,活佛借以感慨世相里的情欲对修行者的阻碍与诱导。

曾译与另两译差别很大。却也因为曾缄先生的曲译,这首诗成为六世诗作中最出名的一首。

比较近于原文的于先生译本,可以分明地看出曾先生的添加——“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译把修习佛法与追求爱情两难之间的心理活动更进一步地剖白开来,这一联剖白的诗句是原诗中可能暗含却不曾宣之于口的,但恰好是这一联的渴望心态成就了这首诗的脍炙人口。

渴望的心态,是人人都有的心态。

一生之中,总有些物质范畴内的或者精神领域中的事物,我们渴望过拥有。

有些渴望很小,努力一下,就实现了。有些渴望很大,殚精竭虑,似乎也难以企及。为了实现大大小小的渴望,古往今来,人们学习、奋斗、理解、选择,期望把自己与自己的渴望之间的距离拉得近一点,再近一点。却仍然有很多很多的渴望,终我们一生,都隔山隔海,无法跨越,不能实现。

愈是无法跨越,不能实现,我们就愈加渴望。

渴望的心态,就此在人的意识中沉淀下来,代代相传。

卢梭又讲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身在“枷锁”之中的我们,渴望的心态更是浓郁蓬勃。

当有什么,可能是一幅画,可能是一节旋律,也可能是一首诗……恰好击中了我们充满渴望的内心,我们会深深地被感动。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一种极致的渴望。

身为藏传佛教的最高领袖,六世注定要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可后退,不可摇摆,不可回头,是谓不负如来。

做为拥有肉身的人,同时拥有人的情感与欲望,也自然而然。邂逅爱情,渴慕光明正大地相守到老,是谓不负卿卿。

极致的渴望,实现起来必定极其艰难,也许跟本就不能实现。

之于六世,世间并无双全法。

这一点,六世其实心知肚明。

之于众生呢,世间可有双全法?

众生知道么?

如果有,我们为何又被这种极致的渴望深深地打动?

茫茫人海,谁又没有过极致的渴望呢?

一切众生,都曾有过极致的渴望。

但是,后来呢?

后来,六世终于没负如来。

后来,众生,也会有各自的选择。

也有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叹息飘入风中。

世间从无双全法。

是不是因为洞悉了这个真相,我们才喜欢上这首诗,而不仅仅是活佛的爱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