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河南教师读书会

在读的间隙里,学会抬头——每日大声读第三周总结

2020-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时至今日,每日朗读已经进行了三周时间。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低头读,到现在的抬头交流互动,已经有了极大的跨越。

昨天,默写了五单元的词语,错误十个以上词语的,只有五人。(当然,还有三个没交上来的)这和开学初第一单元默写,有了质的飞跃。

开学初那会儿,一个单元词语的过关默写,没有一个全正确的,错误十个以上的,超过了一半。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在哪里下功夫,哪里就会汇报你优秀。

的确是这样的。

。。

曾经,让孩子们看过一个视频,学生主持的新闻节目。

那段视频里,两个主持人,一个侃侃而谈,与观众对视。另一个一直低着头在读稿子。

前者孩子们很是赞叹,后者孩子们不够欣赏。问及原因,孩子们都说他一直不抬头。

回答得很是直接。

我又给孩子们看了他们自己读书的模样,一看之下,都低头笑了起来。

努力学习在读书的时候抬头,孩子们纷纷这样说。

那么如何学会这一种呢?

“练起来,练起来!”孩子们大叫。

依据孩子们所说,练起来。

。。

第一次,孩子抬头,没有了读的声音。

第二次,读的声音继续了,但是又没有抬头了。

反反复复,孩子差点把句子背下来了。

不到一分钟的朗读,为了让孩子学会在读的间隙里抬头,折腾了近乎一节课。

最后,孩子们自己满意了,才算结束。

我笑着说:“我们的时间,这样过去,你们愿意吗?”

“这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有孩子说。

我,释然了,孩子愿意这样表现自己,感觉也挺好。

。。

这一周,学校的古诗词背诵比赛要举行了。

一个女孩张涵欣参与,为了确保她背得熟练,大家伙一一对她进行打磨训练。

所有的孩子拿着书本,把书里的诗词,对着她提问。

那种场面,让我心里很是快慰。

如果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这样的背下来,又会积累多少的诗词呢?

只是可惜,我只有一年的时间,他们手里,也只有那一个小册子可以用来背诵。

如果,一天一亲背过来,那该有多好!

。。

刚刚,获得消息,张涵欣在学校的比赛中进去了前五名,有资格参加县里举行的诗词大赛。

这是一件令孩子们开心的事情!

我甚至想,要她把六年级的诗词也拿来读着背下来。

可我知道,她到六年级的时候,就会手中拥有六年级的诗词小册子,开始新一轮的背诵。

我让其他孩子和张涵欣一样,来接受一下大家的检阅,看看这几个月的朗读和背诵,到底有怎样的效果。

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只有男生走上讲台,接受了这份检阅。

因为背的比较熟练,录下来的小视频,长达一分钟。

反复聆听过后,依旧是不知道他口中出来的是些什么样的诗词,也就放弃制作小视频的愿望了。

。。

这个周末,安排了微信群读书的任务,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会按照要求完成这个任务呢?

期待孩子们的进步,期待孩子们的蜕变,和以前那个不会说普通话的自己告别,和那个不会读书的自己告别。

无论如何,会读书,能够把书流畅通顺地读下来,能够带着表情,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课文读下来,这才是我们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稳稳地断词断句,要稳稳地把句子流入心里,学会在字里行间寻找能够停顿下来,与身边的人对视的空间。

这样的话,我们读书才会更加有可观性,我们的进步才会更大,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有宽敞的选择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